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載灃訪德國致歉為何獲贊

載灃訪德國致歉為何獲贊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帝倉皇逃往西安,並派出了以奕劻和李鴻章為首的議和團與西方列強議和,經過雙方的討價還價,同年12月27日清政府接受了列強們提出的12款《議和大綱》。其中第一款就寫明「戕害德使一事,由中國派親王專使代表中國皇帝致慚愧之意,並於被害處樹立銘志之碑」。
  關於立碑一事,清政府答應得十分爽快。但關於赴德去「道歉 」的親王人選,清政府遲遲沒有定下來。正當親王人選久拖不決時,德國新任駐華公使穆德向清政府的議和大臣李鴻章和奕劻推薦了年僅十八歲的醇親王載灃。載灃之所以成為赴德道歉的不二人選,德國人看重的是載灃的身份特殊,作為光緒皇帝的胞弟,慈禧的親外甥,載灃的地位相比於其他親王更尊貴,更能表現出清政府的「道歉誠意」。在確定了人選後,1901年6月5日遠在西安的慈禧和光緒帝正式任命載灃為頭等專使大使並任命前內閣侍讀學士張翼,精通德語的副都統蔭昌為參贊,隨同載灃出訪。
  經過一個多月的顛簸航行,載灃一行人同年8月23日到達瑞士西北邊境靠近德國的巴塞爾。但在這時節外生枝的事件發生了,清政府與德國政府在載灃覲見德皇的禮儀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8月19日在載灃快到德國時,德國政府突然通知呂海寰:「德皇在白廳坐見,王爺行三鞠躬禮,遞書,致頌。其參贊隨同入見者,切照中國臣下覲君禮節叩首。」呂海寰聽聞後,馬上向德國外交部提出了強烈的抗議。他認為德國皇帝坐著會見中國鞠躬的親王,並且隨從們還要下跪叩首實在是無禮的要求,清政府萬萬不能接受。呂海寰深感問題嚴重,接連向載灃和北京議和大臣奕劻、李鴻章以及西安的慈禧、光緒帝等發去了電報,尋求應對之策。
  可作為一個戰敗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是根本沒有資格討價還價的。德國方面對於呂海寰的交涉置若罔聞,態度非常堅決。正當雙方僵持不下時,遠在西安的慈禧要求呂海寰繼續與德國外交部進行磋商,磨得一分是一分。而奕劻和李鴻章均認為,坐受國書尚可容忍,而參贊跪拜決不能同意,並且他們想出了一個折中方案載灃會見德國皇帝只帶翻譯,其餘參贊或托病或暫避他地,避免與德國皇帝見面。同時北京的議和大臣還以此為理由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字,希冀於利用列強間的矛盾能夠對德國政府進行施壓。而此時,德國方面態度也出現了軟化。9月2日呂海寰和德國駐巴塞爾領事通知載灃,德國外交部表示,德皇同意接見清政府使團,遞呈國書時可只帶蔭昌一人作為翻譯,免去跪拜禮,都行鞠躬禮。
  這樣雙方的禮儀之爭方才告一段落,9月2日的晚上,載灃開始離開巴塞爾前往德國,3日抵達波茨坦,4日中午載灃在蔭昌的陪同下來到了德國皇宮。載灃向威廉二世行三鞠躬禮,遞呈國書,宣讀致辭。面對一國親王的「道歉 」,德皇顯得十分傲慢,不僅坐受國書,發表答詞時也並沒有起立,答詞也非常措辭嚴厲,足見威廉二世這位戰爭狂人是何等的不可一世。
  醇親王載灃這次赴德道歉之行,對於清政府而言帶有戰敗國的「謝罪」性質,可說是有損國家形象。但對載灃而言,卻收穫頗豐。首先通過這次出訪,讓載灃開拓了眼界視野,加深了對國外的了解。其次如果說在出訪前載灃還是一個乳臭未乾默默無聞的小王爺,那麼在出訪後,載灃已經中外聞名,更有人讚載灃是「從今一代擎天柱,要仗吾王手自擎」。最後通過這次出訪,載灃「圓滿」完成了政治任務,讓慈禧甚為滿意,也為其以後仕途的騰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其政治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