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朱元璋死前命三千嬪妃殉葬是真是假?

朱元璋死前命三千嬪妃殉葬是真是假?

  中國古代帝王墓葬制度裡﹐最殘忍的就是殉葬。秦漢時期﹐殉葬制度還比較盛行﹐但到漢朝以後﹐統治者發覺這一制度太不人道﹐便逐漸將其廢止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考古學家在朱元璋的陵墓中竟然發現了眾多宮女的白骨﹐很明顯﹐朱元璋死時實行過秦漢時期的殉人制度。那麼﹐這些陪葬的妃子是怎麼死的呢?
  明朝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王朝﹐它最大的特殊之處﹐便在於恢復了已經被廢止上千年的殉人制度。早在朱元璋在位之時﹐這種殉人制度便已在朝廷中流傳開來。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爽(也就是秦王)死後﹐朱元璋便命秦王的兩名王妃陪葬﹐以使自己的兒子行走於黃泉之路上也有人陪伴。
  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他的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根據朱元璋生前的遺囑﹐朱允炆命後宮沒有生育過的嬪妃一起陪葬。命令剛下達便在朝廷引起了混亂﹐哭天喊地的聲音不絕於耳。由於當時場面比較混亂﹐許多官員趁機貪贓枉法公報私仇﹐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在一些官員的庇護下存活下來的有之;有些生育過的嬪妃由於得罪過某些官員而被迫殉葬的也有。史書上稱這些被迫殉葬的嬪妃為「朝天女」。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朱元璋陵墓內如此多的嬪妃究竟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殉葬的呢?對於這個問題﹐歷史學界一直存有爭論。有的史學家認為﹐這些嬪妃應當是上吊自殺身亡的。這種觀點聽起來有點荒謬﹐如此多的嬪妃怎麼可能全部自殺呢?持這種觀點的解釋是朱允炆下達殉葬的命令之後﹐便派人將後宮所有符合條件的嬪妃一一列出了名單﹐殉葬那天﹐這些被列入殉葬名單的宮女和妃嬪都被集中在一個房間。
  觀點一﹕太師椅+七尺白綾。太監們事先在房間中安放了與殉葬人數同等數量的太師椅﹐每個太師椅的上方都懸掛著七尺白綾。膽大一點的宮女一咬牙便將頭伸向了白綾結成的套扣內﹐然後用腳推開了太師椅﹐過幾分鐘便沒了聲息。膽小一點的宮女﹐早已嚇得魂飛魄散﹐顫抖地坐在了地上﹐但是旁邊的太監並沒有放過這些毫無抵抗之力的宮女﹐他們幾人抬著一個宮女﹐強行將這些嚇得半死的宮女扶上太師椅﹐隨後將頭上方那個用白綾結成的套扣套在這些宮女的頭上﹐然後將太師椅搬走﹐這些宮女本來已經被嚇得半死﹐再經過如此折騰﹐很快便一命嗚呼。
  觀點二﹕活切嬪妃頭顱注入水銀。還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這些嬪妃是通過體內注入水銀的方式來陪葬的。為了保持陪葬嬪妃像朱元璋的遺體一樣不腐爛﹐一些侍臣和太監便採納了在嬪妃的體內注入水銀的提議。在朱允炆命人將殉葬嬪妃的名單一一登記造冊之後﹐到了殉葬的那天﹐所有名單上的嬪妃便被集中在一起﹐然後給她們每人喝了一杯放有安眠藥的茶水﹐待這些嬪妃們睡著之後﹐旁邊的太監們便將她們的頭部切開一塊﹐執行人手持銅勺﹐往切開的部位裡面倒水銀﹐待倒入一定量的水銀之後﹐再用針線將頭部縫好﹐待一切做好後﹐這些陪葬的嬪妃再也沒有存活者。
  以上兩種觀點儘管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與第二種觀點相比﹐第一種觀點的可信度更高。誠然﹐從頭頂灌水銀確實是一種置人於死地並且能保持容顏不壞的絕佳方式﹐但是根據現在考古學家的發現﹐朱元璋陵墓內陪葬的嬪妃也只是一堆堆白骨﹐如果體內真灌有水銀﹐那麼在一個全封閉的墓穴裡﹐容顏保存幾百年應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此﹐為朱元璋陪葬的嬪妃死亡的方式﹐很有可能真如明史研究專家馬渭源所說的那樣「上吊自殺」。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