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趙氏孤兒的製造者實為晉國忠臣

趙氏孤兒的製造者實為晉國忠臣

  引起「趙氏孤兒」慘劇的直接原因﹐《史記》和《左傳》記載不同。
  《史記》說﹐晉景公即位之後﹐任命屠岸賈主管晉國司法工作。在晉景公的授意下﹐屠岸賈開始追查當年晉靈公被權臣趙盾的弟弟殺掉之事。雖然前一任國君曾說過不追究趙氏的責任﹐但趙盾死後﹐趙家勢力衰弱﹐於是晉景公藉此圍捕趙氏滿門。圍捕之前﹐屠岸賈曾把罪名告知諸將﹐只有—個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若非國君授意﹐群臣贊同﹐怎會如此?於是趙氏被滅族。
  《左傳》則以為﹐在趙盾之子死後﹐趙盾的另一個弟弟和趙盾的兒媳趙姬有染﹐趙氏將趙盾的弟弟驅逐出晉國﹐趙姬懷恨在心﹐於是誣告趙氏意圖謀反﹐並聯合與趙氏不和的郤氏等勢力一起向晉景公施加壓力﹐於是晉景公下令將趙氏以謀逆罪滅族。
  兩種版本中記錄趙氏一族被滅的時間有12年的差距﹐但滅趙的根本原因一致﹐趙盾死後﹐趙氏勢力衰落﹐加上趙氏內部不和﹐最終被其他豪門吞併。
  趙氏的興起首功當屬趙盾之父趙衰。趙衰追隨晉文公重耳逃亡19年﹐文公得位﹐便由趙衰執掌國政。趙衰死後﹐兒子趙盾繼續執政﹐從此開始了趙氏在晉國一家獨大的局面。當年趙衰準備出仕時﹐曾進行占卜﹐看自己應該追隨國君或追隨國君的哪位公子﹐結果追隨其他人都是凶兆﹐只有追隨重耳顯示大吉。從中可以看出﹐趙衰的確有才﹐但他並不忠於晉文公﹐而是忠於晉文公給他的權勢。
  權勢﹐不但是趙衰本人不懈奮鬥的終極目標﹐也是趙氏一門所熱衷的。晉文公的兒子晉襄公死後﹐趙盾曾考慮放棄太子﹐改迎他人﹐最終因群臣反對和懼怕太子母族勢力而立太子為君﹐是為晉靈公。年少的晉靈公就這樣和趙盾有了矛盾。加上靈公好色荒淫﹐趙盾多次進諫﹐靈公長大後多次派人暗殺趙盾。趙盾被迫逃亡﹐後來其弟殺死靈公﹐改立新君﹐即晉成公。在靈公時﹐趙氏已權傾朝野﹔在成公時﹐趙氏更是如日中天。晉成公即位時已經成年﹐依然委政於趙盾﹐顯然不是出於真心﹐而是畏懼趙氏。晉成公六年﹐趙盾去世。兩年後﹐晉成公去世﹐晉景公即位。在晉景公三年﹐就發生了屠岸賈殘殺趙氏的事件。
  而在趙氏﹐尤其是趙盾執掌晉國國政的近20年間﹐趙氏權勢壓制了其他豪門﹐一旦趙盾去世﹐掌權的不是趙氏﹐而是卻氏﹐往日的政敵便紛紛聚集起來﹐在以晉景公為代表的國君勢力的帶領下﹐蠢蠢欲動。此消彼長﹐一時之間趙氏危機四伏。至於屠岸賈﹐他本人並非六卿﹐不是高官﹐更不是一支獨立的政治勢力﹐只是受到晉景公的寵信﹐在滅趙這個事件中﹐完全可以看成晉景公的化身。
  後世多認為屠岸賈是一個奸佞小人﹐憑藉晉景公的寵信殘害功臣。實際上﹐屠岸賈既忠於晉國國君﹐又嚴格執法﹐堪稱晉國忠臣。當年趙氏弒君﹐趙盾雖非親自參與﹐卻未必不是幕後指揮。既然弒君﹐被滅門也在法理之中。何況趙氏坐大﹐已經嚴重威脅到國君權力﹐為晉國的國家利益計﹐殺死趙氏﹐有何不可?然而﹐無論屠岸賈本人的人品如何、才幹如何﹐歷史從來都是成王敗寇。既然晉國最終被滅、趙盾唯一倖存的孫子的後人最終建立趙國﹐作為曾經迫害過趙氏的屠岸賈﹐也就難免被醜化乃至妖魔化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