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趙高、李斯的權力之爭

趙高、李斯的權力之爭

胡亥登上皇位不久﹐就開始追求起窮奢極欲的生活來。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儀﹐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的春天﹐他就倣傚始皇的排場沿著東線出巡﹐一直到達海邊。又南下會稽﹐最後由遼東返回。此外﹐他還大修阿房宮﹐徵召5萬名精壯之士屯衛咸陽﹐並收集天下奇花異草、珍禽奇獸供自己玩樂﹐以致於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谷。但他畢竟清楚自己這個皇帝當得不夠光彩﹐因此仍時時憂心忡忡。一天﹐他向趙高感歎﹕「朕既然已君臨天下﹐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享盡人間歡樂﹐實現自己所有的心願﹐那該是多麼愜意啊!」
  趙高何嘗沒有這樣的隱憂﹐立嗣一事﹐全是他一手策劃﹐紙終究包不住火﹐倘若機密洩露﹐自己便會死無葬身之地。今日見二世亦如此﹐乘機和盤托出自己的想法﹕「陛下所慮極是!沙丘之謀﹐諸公子和大臣們都在懷疑﹐這些人難保不懷有二心。臣每每想到這些﹐就戰戰兢兢﹐恐有不測。心腹大患不除﹐陛下又怎能安樂一世呢!」
  胡亥連連點頭稱是﹐急急地問﹕「卿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趙高略一思忖﹐目露凶光﹐面顯殺機﹕「陛下唯有嚴刑峻法﹐將有罪之人連坐誅族﹐對心懷不滿的大臣及諸公子逐一打擊﹐同時提拔陛下的心腹﹐安排要職。這樣一來﹐才可保您高枕無憂﹐肆志寵樂矣!」胡亥對趙高早已深信不疑﹐立刻採納了他的意見﹐將生殺大權一併交付給他。一時間﹐咸陽城內腥風血雨﹐魂號鬼哭﹐慘無人道的屠殺拉開了序幕。
  趙高第一個開刀的就是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在始皇生前頗受重用﹐屢建奇功﹐在朝中也權高位尊﹐因此是趙高平生最忌之人。他「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胡亥的叔父知道了趙高欲殺蒙氏兄弟﹐趕忙進宮勸阻二世﹐認為誅殺忠臣乃亡國之舉。無奈﹐利令智昏的胡亥根本聽不進去﹐以「先帝欲立太子而蒙毅阻攔﹐實屬危害社稷之舉」的罪名﹐迫蒙毅自殺。隨即趙高又遣使陽周追逼蒙恬﹐蒙恬悲憤難當﹐大聲疾呼﹕「我何罪之有﹐無過而死乎?」遂吞藥自盡。可憐一代名將沒有捐軀疆場﹐卻慘死在無恥的閹奴之手。
  除掉蒙氏兄弟後﹐趙高的心病去了一半﹐便將謀殺的矛頭轉向了秦朝的宗室。據史書記載﹐趙高一次就在咸陽殺掉了胡亥的12個兄弟﹐將10名公主碾死於杜郵(今陝西咸陽市東)。公子將、間、昆弟三人﹐被囚在內宮﹐賜死前﹐皆痛哭流涕﹐仰天大叫﹕「吾無罪」慘不及言。另一公子嬴高﹐見眾手足都死於非命﹐知道趙高不會放過自己﹐便想逃亡﹐卻又怕連累親族﹐遂提出為父皇殉葬的要求。趙高就向胡亥報告說﹕「現在眾人整天提心弔膽﹐自顧不暇﹐已經毫無犯上作亂之心。」胡亥大悅﹐對他深表欣賞。接著﹐趙高又排擠掉不少敢於直言進諫的官員﹐安插了大批親信。他的兄弟趙成﹐封為中車府令﹔女婿閻樂﹐當上了咸陽縣令。為了堵塞群議﹐防止二世與其他人接觸﹐進一步把他控制於股掌間﹐趙高又編造謊言說﹕「天子之所以尊貴﹐就在於要隨時保持自己的威儀﹐使人只聞其聲﹐不見其形。陛下年紀還輕﹐如果在眾臣面前不經意地暴露了弱點﹐恐為天下人恥笑。故陛下不如居內朝處理政事﹐由微臣等人一旁輔佐。這樣﹐人人都會稱頌皇上的聖明。」昏庸無知的胡亥樂得把朝野大事交給趙高代理﹐於是不再上朝﹐一味尋歡作樂﹐決斷之權大部落到了趙高的手中。隨著權力的擴大﹐趙高的野心也不斷地膨脹。他不再滿足於只做一名郎中令﹐而將眼光轉向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因此﹐除掉李斯在他的心目中顯得日益迫切了。
  當時的秦朝已是危機四伏﹐自秦始皇以來的暴政到了胡亥之世更加變本加厲。「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沉重的徭役賦稅和殘酷的苛政刑法﹐使人民苦不堪言﹔六國的舊貴族們也日夜謀劃著復辟江山。各種複雜的矛盾交織在一起﹐終於點燃了反秦的熊熊烈火。農民領袖陳勝、吳廣首先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劉村集)揭竿而起﹔舊貴族的勢力也很活躍﹐他們紛紛招兵買馬﹐企圖利用農民力量達到復辟目的﹔秦朝的小官吏如劉邦等人﹐由於不滿秦的統治﹐也加入了起義的隊伍。雖然他們心懷各異﹐但由於眼前利益一致﹐因此很快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所向披靡﹐極大地震撼著秦室的根基。
  李斯面對危局﹐心急如焚﹐屢次想進見二世﹐二世只是不許。趙高見此情形﹐假意問李斯﹕「現在關東反叛的盜賊如此囂張﹐但皇上仍然聲色犬馬﹐毫不關心。我本想勸阻一番﹐無奈位卑言微。丞相乃先帝重臣﹐說話有份量﹐為何不進諫呢?」李斯苦笑搖頭﹕「我何嘗沒有想過。只是現在陛下常居深宮﹐很難見到﹐我找不到機會啊。」趙高見李斯已上鉤﹐心下竊喜﹐表面卻不動聲色﹕「只要丞相肯進言﹐卑職一定留心﹐瞅到皇上有空閒﹐立即來稟報。」李斯自是感激不盡。
  趙高深知胡亥已沉湎於酒色而不能自拔﹐當然就十分反感別人在他玩興正濃的時候來打擾。於是﹐每當看到胡亥歌舞狂歡﹐與眾姬妾廝混時﹐趙高就派人通知李斯﹕「皇上正閒著﹐可以奏事。」李斯趕忙去求見﹐一連幾次﹐都是如此。二世非常惱怒﹐破口大罵﹕「李斯這老賊﹐竟敢拿朕尋開心!我閒著的時候他不奏事﹐偏我宴飲正酣之時再三掃我興致。難道是看朕年輕﹐瞧不起朕嗎?」
  趙高在一旁﹐立即應聲說﹕「哎呀!如果丞相真這麼想﹐那就糟了!沙丘之謀﹐丞相也是參與者。現在﹐陛下做了皇帝﹐他卻沒撈到多少好處﹐必定懷恨在心。大概他是想讓陛下實行分封﹐立他為王呢!」趙高見胡亥的臉色越來越青﹐壓低了嗓門﹐輕輕嘆道﹕「另外﹐還有一事﹐陛下不問﹐臣還不敢直言相告。」胡亥見他欲言又止﹐立時引起了警惕﹐厲聲問﹕「莫非又與李斯有關?」趙高拜了兩拜﹐接著說﹕「丞相的長子李由現任三川郡守﹐造反鬧事的賊子陳勝等人與丞相本是同鄉。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所以盜賊們經過三川的時候﹐李由也不組織攻擊﹐致使事端越鬧越大。臣還聽說李由與陳賊有過書信往來﹐由於還沒有得到真憑實據﹐才不敢貿然奏知聖上。」胡亥正在氣頭上﹐聞之雷霆大發﹐立刻就要審辦李斯﹐並當即派人去調查李由通盜一事。李斯知道後﹐才恍悟自己中了趙高的圈套。他上書給二世﹐一面申訴自己的冤屈﹐一面指出趙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提醒二世當心。
  然而此時的胡亥﹐早就被趙高完全迷惑﹐視其為股肱心腹﹐盡忠賢臣。他將李斯的申訴書交給趙高過目﹐囑其小心。趙高佯作悲傷﹐淒悽慘慘地說﹕「丞相父子謀逆之心已久﹐所擔心的就臣一人。臣死不足惜﹐只是擔心陛下的安危。」這幾句「赤膽忠心」之言﹐使胡亥大為感動。他安慰趙高道﹕「愛卿不必掛心﹐有朕在﹐誰敢動你。」自此趙高更加肆無忌憚。
  過了幾日﹐李斯邀同將軍馮劫和右丞相馮去疾聯名上奏二世﹐建議暫停阿房宮的工程﹐減少邊區戍守和轉輸﹐以緩解民憤。二世對李斯本就有怒氣﹐這下一觸即發。他咆哮道﹕「這些都是先帝開創的功業﹐必須繼續從事!如今我才即位兩年﹐就蜂盜並起﹐完全是因為你們鎮壓不力所致﹐卻想罷先帝之所為。你們身為兩朝重臣﹐上無以報先帝﹐次不為朕盡忠﹐還有何資格佔著丞相、將軍的位子!」說罷﹐下令將他們交付司法官審辦。
  馮去疾、馮劫非常痛心﹐為了不受羞辱﹐不久便在獄中含恨自殺。胡亥派趙高審訊李斯父子謀反的案件﹐包藏禍心的趙高馬上露出了魔王般的本性。他天天嚴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開肉綻﹐體無完膚﹔李斯實在受不住﹐只得招了假供。他之所以不自殺﹐是因為自思有雄辯之才﹐又是秦王朝的有功之臣﹔而且﹐自己也的確沒有謀反﹐說不定通過上書二世就會赦免他。可是天真的李斯哪裡知道﹐進諫之路已完全為趙高一黨把持﹐申訴書全落人了趙高手中。恣意妄為的趙高輕蔑地將書撕個粉碎﹕「囚犯還有資格上書!」為了堵住李斯曲嘴。他派自己的親信扮成御史(監察官)、謁者(官名﹐為國君掌管傳達)、侍中(官名﹐秦時設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輪番提審。若李斯以實情相對﹐則施行拷打﹐直到李斯堅持假供不再改口為止。後來二世真的派人來審訊他﹐李斯以為還是和以前一樣﹐就仍以假口供對之。胡亥看到口供後﹐以為李斯真想謀反﹐對趙高感恩戴德﹕「如果不是愛卿﹐朕幾乎被丞相出賣了!」等到調查「李由通盜」的使者到三川時﹐李由已為項梁帶領的起義軍所殺。趙高見死無對證﹐便又欺騙二世說已將其就地正法。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經過一系列精心策劃﹐李斯的罪名終於被趙高羅織而成﹐再也無法改變了。奔赴腰斬刑場的李斯﹐悔恨交加卻為時晚矣。當年沙丘之謀﹐他如果不貪求一時私利﹐又何至於落得今日的下場呢?胡亥的昏庸﹐趙高的陰毒﹐都是他始料不及的。這位功過參半的丞相﹔臨死前已敏銳地嗅到了秦必亡的氣息﹕「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游於朝也。」大秦的氣數﹐在胡亥與趙高的統治下﹐已喪失殆盡。
  李斯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踐著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建議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又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之後又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為指導的。李斯在他生平的後期﹐雖然將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極端化﹐但是他僅僅是一個提出者﹐而不是一個完全的執行者。此時的李斯﹐已經沒有了「以法治國」的志向。他已經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後期的思想是否應該歸入法家的體系﹐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李斯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法家的最完全的執行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