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真相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真相

  10月17日英國首席代表額爾金以清政府「不講道義不顧國際法」將捕獲的英法「僑民」十八人虐待致死為口實照會清政府﹕「圓明園者英法僑民所受痛心疾首慘刑而死之地也。(英國)誓必毀為平地」野蠻地命英軍於10月18、19兩日將北京西北郊的五園(即圓明園、暢春園、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三山(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等皇家園林焚為灰燼。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10月18日至19日是又一個應該用黑色石碑加以標記的日子。
  10月18日這一天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約翰米啟爾將軍率領英軍第一師第60來復槍團和第15旁遮普團連同騎兵旅共約3500人向圓明園進發。米啟爾把指揮所設在正大光明殿並一一指定了應予搗毀的建築物包括圓明園(含長春園和綺春園)中所有的皇家宮殿、花園以及今天頤和園萬壽山上的宮殿和花園甚至更遠處玉泉山、香山上的佛塔。
  約翰米啟爾爵士允許士兵們把所有能搬得動的東西全部搬走據為己有。在遭焚燬之前圓明園又經歷了一次新的更大規模的洗劫。英國人下手了軍官們有組織地掠取大而笨重的物件。後勤軍需的搬運車全部被徵用了還向北京及附近的居民租用了很多大車。隨後的幾天裡北京通往通州的大路上到處可見裝載得滿滿噹噹的大車浩浩蕩蕩絡繹不絕。鄧恩上尉毫不諱言地說﹕「對圓明園和附近官員府邸的第二次搶劫比第一次更有收穫。」
  成群結隊的士兵們分成小組手持火把奔向圓明園各處縱火圓明園內的建築大多以雪松建成極易點燃。一根又黑又長的巨大煙柱直插藍天表明行動已經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煙柱不斷擴展、變厚越來越濃給北京城罩上一層黑雲彷彿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當我們接近圓明園時大火發出駭人的劈剝和呼嘯聲。日光透過濃煙給花草樹木塗上了一層慘澹的色彩。暗紅的火光映照在往來忙碌的士兵臉上使他們活像一群魔鬼正在為舉世無雙的珍寶的毀滅而歡呼雀躍。
  一處處熊熊燃燒的大火和一堆堆的瓦礫攔住了我們的去路大火已經殃及附近眾多的農民房屋。我們走出圓明園的大宮門興奮中帶著一絲感傷回首望去只見火苗跳躍著、飛舞著像一道道飄動的垂花飾和花彩環點燃併吞噬了一個個門扇。與此同時一根巨大的黑色煙柱從大宮門倒塌下來的屋頂那裡升上天空給這幅火焰構成的生動畫卷加上了一道邊框火舌呼嘯著劈剝作響彷彿為週遭的毀滅而歡呼。
  連續兩個整天濃煙形成的黑雲一直飄浮在昔日繁華富麗之鄉的上空。西北方向吹來的輕風將這濃密的黑雲刮到我們的營地上空繼而推進到整個北京城。儘管都城與圓明園相距甚遠但濃煙帶來大量熾熱的餘燼一浪接一浪地湧來落在大街小巷無聲地述說和揭露皇家宮苑所遭受的毀滅與懲罰。在這兩天裡營地和圓明園之間日光被天空的濃雲所籠罩彷彿一場持久的日食一般。周圍的地區也是一片昏暗。
  夜色溫柔而圓明園裡屋頂接二連三地坍塌下來壓倒了燃燒中仍然挺立的牆壁吐出大團大團的濃煙圓明園立刻呈現出一派混亂和劫後的荒涼但宮中仍有大量可以搶走的東西既然搶劫已經得到允許大批無所事事的士兵把搶掠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到每一個隱蔽的角落碰巧旁遮普團就這樣得到了一大筆金子一個軍官據為己有的金子竟然相當於九千磅之巨。
  姆吉牧師10月19日來到現場他眼前浮現出另一番情景兩天以前步履沉重、悲傷肅穆的送葬隊伍被害人質的棺材和棺材裡躺著的人他的憤慨頓時完全改變了對象!他驚呼道﹕「你轉過身來看著剛才使你掩面不忍看的一片片廢墟心中充滿了喜悅。你歡呼道﹕「好啊感謝上帝我們終於讓中國人明白他們到底犯了多大的罪。假如還有一座建築要燒燬你將是第一個擎起火把的人。」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軍燒燬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孟托邦得知了英國人已經開始執行放火計劃。他在信中譴責英國人的行徑﹕「此時此刻大火正在吞沒那些精美的寺院而我曾對它們神奇的建造工藝嘆為觀止。這是與一個文明國度毫不相稱的復仇之舉因為它毀掉了數世紀以來一直備受景仰的藝術品。」
  英國領事兼翻譯郇和一開始還批評法國人的態度因為法國人拒絕與他們一道焚燒圓明園﹕「法國人拒絕合作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野蠻行徑並加以譴責但他們完全忘記了主要的壞事還是他們幹的他們不僅偷盜毀壞了宮中所有的藝術品而且還讓他們的人放火燒掉了皇帝寢宮中最漂亮的廳堂。」
  中國的目擊者同樣講述了大火之下的悲慘景象。他們痛心疾首地看著大火不僅吞沒了圓明園還蔓延到海澱鎮裡的王公官員府郟。恭親王率領一批中國官員在北京附近的一處小山丘上目睹了這一幕。接到恆祺的第一份報告後他已經得知圓明園遭到了全面破壞他無法掩飾自己的悲痛和氣憤所有在場的人都痛哭流涕。
  恭親王就搶劫圓明園事件向英法兩國特使提出的抗議只起到了更加堅定額爾金決心的作用。額爾金並非不知道圓明園是皇上最心愛的住所。他心裡盤算著大清朝廷對這座宮殿、園林和裡面的珍寶到底有多麼關心。這也是額爾金決心拿咸豐皇帝最心愛之物開刀給他致命打擊的原因。
  額爾金下令燒燬圓明園是為了報復清政府逮捕公使和虐待戰俘。1860年9月英國外交官巴夏禮和額爾金的私人秘書洛奇打著停戰的白旗前往通縣和清政府談判被載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擊活捉的一小隊英法聯軍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監禁了一個多月。監禁期間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有說18人)在監禁中死去其中包括《倫敦泰晤士報》記者包爾比。拘禁、虐殺英法外交官的行徑不僅在額爾金勳爵看來違反西方的國際法也同樣違反中國自古以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行為準則。
  英軍司令格蘭特給法軍司令孟托邦的信函中更加明確地坦言﹕「英法軍隊雖於10月初劫掠並部分地破壞了圓明園但清政府一旦重新佔據圓明園一月之內即可恢復對清帝不可能發揮重大的打擊作用;而徹底焚燬此園對於兇殘之政府可以使之受懲」。巴夏禮的傳記作者斯坦利萊恩-波爾這樣概括贊同燒燬圓明園一派人的立場﹕「從藝術的角度看這是毀滅文化的勾當;從成熟的政治角度看這是一個政治家的大手筆。」
  法國方面瓦蘭(杜潘上校)同樣認為英國人的做法順理成章。他也承認很多人譴責這場大火視其為毀滅文化的野蠻行徑。但他要求人們在做出判斷之前首先要了解導致這一決定的各種原因。他贊同英國人放的這場大火認為毀滅圓明園是一次殘酷的行動但也是一次必不可少的行動最終締結和約就應該歸功於這次行動。我的看法是英國人看得準幹得好。羅伯特郇和贊成英國人把毀滅圓明園當作復仇的手段﹕「下地獄」是人必須記取的嚴酷的道德定律。雖然我們對如此華美的建築被毀滅而深感痛心但同時我們又情不自禁地暗暗高興因為這一擊打到了中國人的痛處殺害我們可憐同胞的劊子手和幕後慫恿者已經受到了我們的懲罰。」
  歷史學者王開璽教授最新考證認為英軍戰俘被害僅是英國人焚燬圓明園的藉口。查閱中文史料未見有關清政府在圓明園內虐待英法戰俘的記載。此類記載僅見於英法等國人的回憶著述。《咸豐朝籌辦夷務始末》記載僧格林沁拘禁巴夏禮等人是9月18日(九月初四日)。清刑部官員9月22日奏稱﹕「本部於9月18、19兩日共收禁解到夷匪九名內巴夏禮一名收禁北監第三所」。
  由此可見巴夏禮等人自被拘拿後被徑直送至清刑部並未送至圓明園。後因英法索要巴夏禮等人甚急並以清廷若不交還巴夏禮等必將進攻北京城相威脅武備院卿恆祺於9月22日親至刑部監內勸說巴夏禮致信額爾金勸阻英法退兵。10月2日清廷將巴夏禮、洛克等從刑部提出於德勝門內高廟暫住仍以禮相待。10月5日又將另外兩名法國人亦由刑部移禁該處。10月8日下午清政府將巴夏禮送到德勝門外夷營。從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最為清廷重視的巴夏禮、洛克等英法戰俘始終沒有縛送至圓明園。其他英法戰俘由巡防大臣分交各州縣看押。
  即使事實果如額爾金等所言清政府的確在圓明園內虐待英法戰俘致死英法對清政府進行打擊報復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那麼被焚燬的應僅僅是圓明園而不應是五園三山等的廣闊地區及古建築群。誠然確有18人虐待致死之事。但清政府大臣與英法方面亦有相反的記載。清刑部曾上奏說﹕「巴夏禮因系夷酋要犯傷令官人嚴加防範並令提牢廳早晚飲食均令其適意不可稍加凌辱。然而巴夏禮桀驁不訓驕厚性成輒敢在監與官人生氣不肯飲食」。在9月20日那天巴夏禮忽患腹痛之疾刑部官員即趕緊傷傳官醫生診脈用藥。後來清廷官員為其另置房間並加意開導始食公長粥如常。10月4日巴夏禮給額爾金的信中也說﹕「現在中國官員以禮相待」。
  法國首席代表葛羅稱﹕「英法戰俘被送至圓明園中置一室內無人援救四日之後死於饑寒屍為鼠蟲所齧」亦不確實。10月8日清廷已將巴夏禮等英法戰俘送還。而此時的北京並不寒冷即使四日之內清官員未給英法戰俘飲食也不至於因寒冷而死。
  不管這18名戰俘是如何死亡終究死在中國的土地上額爾金決意報復。一開始額爾金準備燒燬紫禁城後來他經過幾天深思熟慮選擇了圓明園為報復行動的目標。額爾金決定燒燬圓明園另有深意。圓明園當時並非僅是清帝的遊樂行宮而是清廷的另一政治統治中心。其宮廷區內有大宮門、金水橋、二宮門(出入賢良門)、正大光明殿、勤政親賢殿及各部院衙門和朝房等。清帝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此處理政務。道光三十年(1850)軍機大臣、大學士祁雋藻擬定的軍機處章程九條規定﹕「軍機冊檔二份一存(清宮)方略館一存圓明園」。如軍機章京在宮內值班則由圓明園八旗值宿官兵小心守護。
  咸豐帝的圓明園寢殿內存放著1858年額爾金爵士(與清政府)簽訂的條約和其他文書堆積著去年頒布的上諭。由此可見圓明園是清帝的一個統治中樞其重要性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北京城內的清宮。焚燬圓明園對於清帝的驕據和情感兩方面準定是一個大打擊。在額爾金看來焚燬圓明園是一個既可赫然嚴厲地打擊清政府又不至於因焚燬北京城內清宮而可能嚇跑恭親王奕訢等人從而失去勒索、訛詐對象的做法因此是最無瑕疵的選擇。
  另外紫禁城是中國政府所在地當時英法正與清政府方談判《北京條約》;而圓明園是皇家園林為中國皇帝私有。額爾金想通過燒燬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虐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燬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
  英國人焚燬圓明園最直接的原因是要迫使清政府儘快地接受他們提出的條件簽訂和約以便他們能夠按原定的計劃從北京撤出。英法聯軍從香港出發的時候還是春天他們的軍官和士兵身著春裝但是北京到了11月天氣就冷了天氣寒冷對英法軍隊是很不利的所以英法聯軍在出發的時候就定下了撤軍的日期在11月1號以前要撤離北京。但是他們提出的條件非常苛刻奕訢不敢接受所以不敢跟英法接觸一直到了10月15號還沒有動靜。額爾金認為焚燬圓明園可以對清統治者產生震懾作用。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受此打擊奕訢完全接受了英法提出的一切條件。在10月24日25日分別和英國公使額爾金法國公使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的批准書並且訂立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英軍劫掠並焚燬圓明園不但給中國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物質與精神損失而且開了野蠻報復的先例。1900年義和團運動後西方列強中有人提出徹底焚燬清帝祖先的陵寢這不能說與英軍焚燬圓明園一事無關;德國等列強強迫清廷為克林德被殺而建立「銘志之碑」碑上以拉丁文、德文、漢文書寫「大清國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一事恐亦不能說與額爾金要清廷在天津建碑銘志清政府「兇殺」英法「僑民」的要求無關。
  對於咸豐皇帝來說圓明園被焚燬是他個人的屈辱他生於斯、長於斯一直把它看成是和紫禁城一樣的聖地。當他聽到圓明園被焚燬的噩耗之後當場口吐鮮血舊病復發不到一年就死於熱河。圓明園的劫難遠沒結束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以後的一百餘年圓明園的劫難不斷有兵焚有偷竊;有外人劫掠也有國人破壞;圓明園經歷了一次次的洗劫直至滿目瘡痍。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