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人物誌] 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榮

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榮

  當初後漢隱帝誅殺楊邠等三大臣,又殺郭威在京城的親族。郭威的數位姬妾以及兒子郭青哥(後追賜名為郭侗)、郭意哥(後追賜為郭信)以及侄子郭守筠、郭奉超、郭遜古均被劉銖虐殺。因此,郭威本人的子侄均無一個活在人世,只有養子郭榮因跟隨自己在鄴城征戰而倖免於難。郭榮自己的三個兒子郭宜哥等(另兩個兒子史中未載其名)也在京城被殺。
  郭榮原姓柴,是郭威元配夫人柴氏的侄子,因此,柴榮從血緣上講同老郭並不親,只是內侄而已。後漢隱帝殺絕老郭子侄,只能以柴榮來當承嗣了。血緣上不近,柴榮和郭威卻情同父子。柴榮從孩提時代起就被郭威養為義子(當時老郭自己還沒生孩子),聰明伶俐不用說,還整日出外販傭掙錢,養活姑姑和姑父(義父)。老郭青年時代也是軍中頑劣之徒,不事產業,平時生活不是特別富裕。因此,柴榮青少年時代常常為了家計,給商人作僕從,往來江陵等地販賣茶葉等貨物。一次在市肆算命,有個「神算」為了幾個大錢兒,說柴榮有天子命。當晚,柴榮與東家頡跌氏喝酒,開玩笑一樣說:「算命的人說我日後會當皇帝,果真有那麼一天,您想當什麼官啊?」商人酒至半酣,見柴榮小伙和自己講笑,也不怪惱,回答說:「我從商有三十年了,常常在京洛間販貨,很羨慕那些稅官坐而獲利,他們一天的收入,可以敵我等商賈三個月的利潤,太讓人眼紅了。如果哪天你當皇上,給我個京洛稅院使當當就行。」言畢,爺倆兒碰杯大笑。日後,待柴榮登基,老商人頡跌氏還活得挺硬朗,果然被柴榮請入京城做稅院使,果然「美夢」成真。
  柴榮雖早年過繼給郭威,其生父柴守禮一直活著。柴榮當皇帝後,封生父老柴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這樣的榮譽高銜。但是,並非如我們現代人想像得那樣,柴榮會封他親爹當太上皇。古代人最講「禮」,柴榮的帝位來自其姑父郭威,因此,他自己自然是以郭家的繼承人自居,只能認開國皇帝郭威為父。對待生父,禮歸禮,敬歸敬,但禮儀方面皆是「以元舅禮之」,即當生母(其實是姑母)的哥哥來對待。柴榮稱帝時,柴守禮已經退休,在洛陽安享晚年,「終世宗(柴榮)之世,未嘗至京師。」確實也只能這樣。依據禮儀,柴守禮即使是老國舅,見皇帝也要下拜。但從宗親人倫孝道方面,他又是當今皇帝生父,親爹給兒子下跪,於禮也不和。因此,父子倆人自從兒子當了皇上,一直到死,再未見過面。柴守禮本人出身低下,使氣驕蠻,六、七十歲的老頭子,「頗恣橫,嘗殺人於市」,甭說,有個皇帝兒子,老混蛋喝多點酒肯定認為天王老子也管了不他。有司上奏世宗皇帝,「世宗不問」,到底只能聽之任之。柴榮在五代屬於眼裡不揉沙子的英主,假如他自己的親舅舅犯法,說不守會馬上下詔推出去砍了。親爹殺人,只能聽之任之。可笑的是,後周王朝的貴顯將相王溥、王彥超、韓令珅等人的老爹都在洛陽養老,「與(柴)守禮朝夕往來,惟意所為」,當時,洛陽人給這幫老阿飛起名為「十阿父」,惹不起躲得起。
  早在郭威稱帝建立後周的那一年,北漢「皇帝」劉崇就勾引契丹軍隊進攻晉州,被後周大將王峻帶領的大軍擊潰。契丹軍回返晉陽,點算兵馬,發現軍隊已經損失三分之二。怒極之下,契丹主師蕭禹厥釘大酋長一人於市,旬餘而斬之。經此一戰,北漢土瘠民貧,內供軍國,外奉契丹,賦役繁重,民不聊生,當時就有大批境內民眾湧逃入後周境內、
  「老實」了幾年,聽聞郭威駕崩的消息,北漢主劉崇甚喜,謀大舉入冠,並遣使去契丹搬援兵。見大侄子皇帝有求於已,契丹主就派武定節度使楊袞率萬餘精騎來援。劉崇自率三萬精卒,浩浩蕩蕩,殺入後周國境。柴榮帝位還未坐熱,劉崇老匹夫就協同契丹人入冠,又驚又怒,忙集朝臣廷議。眾大臣皆表示:「劉崇上次入冠大敗,勢蹙氣沮,必不敢親自統兵入侵。陛下您新登大寶,人心易搖,不宜輕動,應該詔命大將前往抵禦。」
  柴榮氣盛英武,言道:「劉崇趁我朝大喪之期,輕朕年少新立,有吞併天下之心,此次他必定自來,朕不可不往。」
  別的大臣沒敢說什麼,太師馮道倚老賣老,固勸世宗皇帝不可御駕親征。
  「當初唐太宗平定天下,未嘗不自行,朕何敢偷安!」柴榮朗言。
  「不知陛下能否為唐太宗否?」馮道潑涼水。
  「以我們大周軍之強盛,破劉崇如以山壓卵耳!」柴榮又言。
  「不知陛下能為山否?」老馮陰不陰陽不陽又來一句。雖然心中不悅,周世宗心內已下決定,對老馮未加理會,執意要親自出征劉崇與契丹軍。同時,柴榮詔令天雄節度使符彥卿(柴榮老丈人)、鎮寧節度使郭崇(即郭崇威,為避郭威名諱,改名郭威)、河中節度使王彥超、寧江節度使樊愛能、清淮節度使何徽、義成節度使白重贊等大將各率本部兵馬,前往潞州方向奔赴。
  北漢王劉崇沒有料到柴榮年青人自己會親率大軍前來。他夥同契丹大軍,過潞州(今山西長漢)不攻,引兵南向,想直趨中原直克汴梁。當夜,北漢、契丹聯軍在高平(今山西境)屯軍。公元954年4月20日,劉崇一覺醒轉,才知道周世宗親統軍隊已經行到近前,並受到後周前鋒軍的猛烈進攻。北漢軍雖受小小挫折,並無大礙,劉崇指揮軍隊慢慢後撤,退往巴公原(今山西晉城附近)。周世宗惟恐北漢主力就此不戰而退,忙下令諸軍急行軍集結準備總攻。由於後周大將劉詞的後軍未至,軍中疑懼,將士怯戰。周世宗志氣益銳,命白重贊、李重進統左軍居西,命樊愛能、何徽統右軍為東翼,又命向訓、史彥超二人為中軍,與北漢軍對陣。北漢軍當然不是軟蛋,頗嚴整,劉崇自己居中軍,猛將張元微居東翼,楊兗的契丹軍為西翼,虎視耽耽。周世宗親自乘馬臨陣督戰,只有他姐夫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一部禁軍護駕。
  由於周軍的後軍未至,人數上明顯少於北漢、契丹聯軍。關鍵時刻,劉崇後悔召契丹兵助戰,對左右將領說:「根據經驗,我認為周軍很容易被消滅,我們漢軍一軍即可破敵,不僅能完全消滅周軍,還可讓契丹人心服。」諸將紛紛點頭。於是,劉崇派軍使對契丹主將楊兗說:「周軍現已與我們漢軍對陣,形勢大明,不煩契丹軍士助戰,請您率軍登高觀戰,欣賞漢軍如何奮勇殺敵」。楊兗是百戰將軍,回勸北漢主劉崇不要輕敵,但既然對方不讓自己的軍士參戰,他也樂得其便,慢移軍陣,給北漢、後周軍打仗騰地方。
  本來天刮北風,忽然轉刮南風,北漢的樞密使王延嗣讓司天監官員勸劉崇說:「此刻正乃決戰之時。」文臣王得中扣馬勸諫:「風勢轉吹我軍,萬不可輕出。」劉崇大喝,「我意已決,老書生勿妄言,再胡說就殺了你!」言畢,他令旗一揮,指示張元微東翼騎兵發動進攻。北漢大將張元微乃出名的驍勇猛將,其屬下騎兵戰鬥力極強,因此,合戰不久,周軍大將樊愛能、何徽就引騎兵先遁,右軍潰。後周右翼步兵沒馬逃不快,千餘人解甲呼萬歲,降於北漢。此時,周軍形勢萬分危急,剛剛開仗,右翼軍就被對方幹掉,等於是卸掉了一隻臂膀。周世宗見軍勢危,自引親兵犯矢石督戰。硬著頭皮,不上也得上。只要柴榮戰馬一掉頭,周軍必敗不可。
  宋太祖趙匡胤當時還只是張永德鞍下一名禁軍中級將校,他向同伴大呼:「主危如此,吾輩怎能不誓死以戰!」同時,他還對張永德講:「賊兵氣騎,力戰可破。您指揮手下神箭手登高為左翼,我率軍為右翼,國家安危,在此一舉!」於是,二人各將兩千兵,分別進戰。這兩大將軍身先士卒,馳犯其鋒,士卒死戰,無不以一當百。後世史書多言宋太祖英勇,其實大多是宋臣拍自己老闆馬屁,假若周世宗拍馬先遁,再有二萬個趙匡胤也不頂事。此外,周朝的禁軍將校馬仁瑀、馬全義等人也率眾蔽翼皇帝,反覆陷陣,最終保住周軍中軍和左軍陣角不亂。
  劉崇望見黃龍傘蓋,確定柴榮真在軍中,就死命褒賞初戰得勝的大將張元微,催他乘勝進兵。福無雙至。張大將軍拍馬而前,一馬當先,正要衝入周軍軍陣,戰馬失蹄,一下子把張大將軍甩入周軍士卒腳下。現實不是小說和電影,未等張元微鯉魚打挺,周軍的長槍大刀密密麻麻朝大禮包一樣甩到自己陣地裡的敵將扎砍過來,張大將軍頓時成了一堆碎肉。時南風益盛,周兵爭奮,北漢兵大敗。劉崇親自高舉紅旗收兵,但兵敗如山倒,潰不能止。起先被禮勸入高地觀戰的楊兗及其手下契丹兵,畏周兵之強,不敢進,且恨北漢主之語,全軍而退。
  收集殘兵敗將,劉崇發覺手下兵馬連一萬人還不到,三分之二的主力皆被周軍幹掉。未待喘息,周軍後軍劉詞又殺入戰場,與世宗皇帝合兵,乘勝追擊,基本把剩下的北漢軍包了餃子,輜重、器甲、乘輿皆為周師所獲。幸虧劉崇有契丹人贈送的黃騮寶馬,從雕窠嶺(高平西北山間)的小路狂逃,馳離殺戮戰場。夜間迷路,劉崇又受村民騙指方向,走了好大一段冤枉路。一路之上,老頭子蒼惶狼狽,往往剛剛駐馬想吃口乾糧,就聽見有人高呼「追兵」,立刻上馬又逃,晝夜馳騁,殆不能支,僅得入晉陽。回國後,老頭並不發喪自責恤軍,反而為他的黃騮馬用真金白銀上好檀木修造了一個專用大馬廄,食以三品料,號自在將軍。轉年,劉老匹夫既病死,時年六十,其子劉承鈞襲位。劉承鈞繼位後也曾發兵入冠,又大敗而歸,契丹人此後再不對這個「兒皇帝」施以援手,「無復南侵之意」。  全殲北漢兵後,周世宗發現起先投降北漢的一千多士兵還活著,皆殺之。這幫東西確實沒用,臨陣投降,罪過不可謂不大。更可恨的是臨陣奔逃的樊愛能、何微二人,他們引數千騎南走,控弦露刃,剽掠輜重,跑就跑了,搶劫自己人的後勤部隊卻精神十足。世宗皇帝連派數名近臣和禁軍軍校追諭止之,根本不聽。亂軍還殺掉好幾個御使,揚言:「契丹大至,官軍敗績,餘眾都投降了!」甚至周軍後軍劉詞急赴軍陣,樊愛能還勸阻劉大將軍不要前往。劉詞不從,引兵北向。五代亂世的驕兵悍將,樊愛能、何微這樣的是其中典型。高平之戰時的後周世宗柴榮,情勢與先前與郭威對陣的後漢隱帝其實完全一樣,新皇之位搖搖晃晃,屬下將領三心二意。如果柴榮像劉承祐那樣怯懦無計,結果肯定逃不出兵敗身死四個字。
  大戰勝利後,對於如何處理樊愛能等人,周世宗一時還不能下決定。大白天,他躺在行宮營帳中,召其姐夫張永德商議。張永德官為統率禁軍的殿前都指揮使,又是世宗姐夫,自然直言不諱:「樊愛能等人素無大功,霟冒節鉞,望敵先逃,死未塞責。陛下方欲削平四海,倘軍法不立,雖有熊羆之士,百萬之眾,安能得而用之!」
  世宗皇帝聞言,正中下懷,擲枕於地,大呼稱善。於是,周世宗置酒高會,遍引諸將。酒剛一巡,世宗赫然大怒,起身指罵樊愛能、何微等人:「汝輩皆累朝宿將,並非不能用兵為將。此次一戰即逃,實是想以朕為奇貨,賣與劉崇。果非如此,為何朕親自入陣,劉崇大軍便敗!汝輩萬死,不足以謝天下!」言畢,周世宗命禁衛軍立擒樊愛能、何微等當天臨陣脫逃的中高級將校七十多人,推出斬首。同時,他又立升當時奮勇進擊的軍將士卒,「由是驕將惰兵,無不知懼。」郭威臨死見四人「托孤」,樊愛能、何微正是其中之二,他們不僅是京城大將,又都身兼軍鎮節度使。受先帝如此寄重,高平大戰如此表現,二人也是該殺。
  此次高平大戰,後周世宗柴榮臨危不懼,身先士卒,不僅樹立了自己的威望,也拉開了他統一戰爭的大幕。柴榮違眾議破北漢,自是政事無大小皆親決,百官受成於上而已。真正實施一人獨裁政事,周世宗可謂不容易。同時,實戰過後,周世宗終於看清京城兵士都是多年「關係戶」子弟,贏老者居多,又驕蹇不用命,每遇大敵,不走即降,後漢失國,實是這幫草包壞事。由此,他命趙匡胤等人滌汰冗軍,簡選兵士,又以驍勇之士多為藩鎮所蓄,詔募天下壯士... ...由是士卒精強,近代無比。征戰四方,所向皆捷。
  坐穩帝位,周世宗朝廷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治河、通漕、擴建汴梁都城,並命大臣們以《為君難為臣不易論》、《開邊策》為題,各抒已見,廣開言路,以削平天下,恢復唐僖宗之前的中華境土。同時,為了富國強兵,周世宗對佛教加以禁抑,下詔稱:「釋氏貞宗,聖人妙道,勸世勸善,其利甚優... ...然而僧尼俗士,自前多有捨身、燒臂、煉指、釘截手足、帶鈴掛燈、諸般毀壞身體、戲弄道具、符禁左道、妄稱變觀、還魂坐化、聖水聖燈妖門之類,皆是聚眾眩惑流俗,今後一切止絕... ...」詔下,後周境內當年就廢寺院三萬多,僧尼還俗六萬多人。不久,唯物主義者周世宗又下詔命民間融銷銅佛像鑄錢,以充國用。他對侍臣講:「卿輩勿以毀佛為疑,佛以善道化人,苟志於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所謂佛耶?且吾聞佛在利人,雖頭目猶捨以佈施,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周世宗中是中國古代歷史滅毀佛教皇帝「三武一宗」中的一位,但他不濫殺,不濫廢,有理有節,就連不輕易評述歷史的司馬光也大加讚歎:「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
  至此,政治、軍事、經濟基礎都奠立,周世宗就開始了他南征北討的偉大事業。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