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零油車的遠見 缺電的近憂

零油車的遠見 缺電的近憂

入夏以來,用電量持續攀升。無奈不僅發電廠內,如冷卻水泵故障等「意外」頻仍,連廠外輸電塔也因颱風倒塌。威脅台灣的,不止是短期的限電零紅燈,同時也嚴重挑戰,政府在二○二○年前核電歸零,再生能源達廿%的能源轉型目標。

另一看似不相干,但卻關係大家未來的消息是,汽機車的「第X期排放標準」、「油耗標準」恐怕將成歷史名詞。近日英國將繼法國之後,自二○四○年起禁售汽柴油車。挪威早在一年前便宣布;瑞典、比利時、瑞士、荷蘭和印度等國,及馬德里、墨西哥市及雅典等市長也跟進,擬定「油車歸零」目標。

汽柴油車歸零和供電零紅燈不保的消息,提醒台灣的應不只是電網的可靠度,也包括此兩議題發展間的相輔相成。未來所需要的將不只是能提供電力的電網,而且還會是具優良品質的潔淨電網。而這也是一些企業如谷歌、沃爾瑪、臉書、蘋果等,都宣示採用百分百再生能源的理由。

搭配能源儲存、負載平衡及需求平衡等發展,以大量再生能源滿足所需的能源系統,有可能在技術與經濟上可行。實際上,自二○一○年以來,電動車的鋰電池組價格已下跌六十五%,加上配合鈉等較充裕、便宜材料的發展,可望持續降到讓電池儲存一般電力,並符合成本效益。

脫離當今困境,未來台灣的電網勢必倚重再生能源。只不過,和電動車相同,再生能源的前景迄今仍存在著爭議。

一九八六年雷根總統拆下白宮屋頂的太陽能板,宣示過去能源政策錯誤,並停止對再生能源投資。儘管少了聯邦支持,加州等地方反倒對太陽能研究發展大力投資。去年,美國再生能源,成為新增到電網電力的最大來源。可預期,未來領導美國對抗氣候變遷的,將不會是總統,而是各州與各地方的共同努力。

轉向潔淨能源轉型是大勢所趨,但面臨的挑戰不難預期。廢核與能源轉型的步調,必須視實際電力供需平衡狀況而定。當用電持續吃緊,能源轉型面對的挑戰也會更大。

如今台灣面對的狀況,照說原可預期,至於能否克服,便在於政府是否已備妥因應方案。同樣可以預期,在現今台灣社會的氛圍下,以呼籲「共體時艱省電」作為因應換來的,便很可能是反效果。

迎接新運具與新能源時代,政府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主要在於建構相關發展的環境,例如提供各種誘因、資金與利率補貼、可行性缺口補助、優惠財務,及財務獎勵等。但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以再生能源發展為核心的「整體長遠」計畫。這套計畫當中的關鍵在於著眼於:提升電網的彈性、發展足以配合電動車擴充的基礎設施、及對儲能技術與設施發展的投資。

汽柴油車的淡出,也必然對相關產業帶來衝擊。只要夠前瞻,在期限前做好準備,也可開創產業新局面,端看政府前瞻的眼光與做為。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