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精神治療需求量 恐與日俱增

精神治療需求量 恐與日俱增

中時電子報2018年3月1日 上午5:50
國內心理治療業界大力贊成開放網路治療,除了有規範依循可以導正「巧立名目」的亂象之外,更重要的是目前心理治療的需求量太大了,業界估計,全台每年超過230萬人有過心理諮商服務,而其中約有1/10、也就是23萬人以上需要進一步接受精神科的治療,這些數字隨著社會進展與日俱增。

衛福部統計2011年至15年情感性精神疾病診斷人數逐年增加,從2011年22萬1093人增到2015年25萬7965人,其中男性從8萬3025人增至9萬6092人,女性更可觀、從13萬8068人增為16萬1873人。

衛福部健保署醫管組李純馥組長表示,健保只給付精神產生疾病的臨床醫療,亦即一般夫妻吵架的諮商、心理治療不在範圍,李純馥坦言,目前疾病治療的精神科院所與治療人數愈來愈多。

達到需要就醫的人數攀升,更何況一般的心理諮商人數。全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關召集人林萃芬指出,以她臨床實務上的觀察,坊間諮商場所一直開業就知道需求量了。

台灣諮商心理師學會理事長、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幸福人學院院長李玉嬋指出,早在2、3年前統計全台每年超過230萬人有過心理諮商服務,而其中約有1/10、也就是23萬人以上需要進一步接受精神科的治療,這些數字隨著社會進展與日俱增。

由於需求的人數逐年增加,衛福部國健署配合開發GPS定位系統,在網路上清楚標出治療處所的位置,讓民眾隨手找得到協助的資源,減少內心的無助感,保有生命品質。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