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駝形線蟲感染症

駝形線蟲感染症

駝形線蟲感染症

易發生於孔雀、摩莉等卵胎生將魚及神仙魚、七彩神仙魚等慈鯛魚類。

症狀:
一、 當魚隻靜止時,於肛門部位可觀察到會蠕動的紅色蟲體伸出肛門外(照片1),大量感染時肛門常腫大內充滿蟲體(照片2)。
二、 魚隻瘦弱、食慾不佳,常排粘液便,糞便粘於肛門呈拖糞狀(照片3)。
三、 魚隻腸壁受傷,易發生二次性感染,引起腸炎、腹水等其他病害。

病因:
駝形線蟲(Camallanus),又稱鑽頭蟲(照片4),雌雄異體,雌蟲較大可達1公分,雄蟲約3∼4mm,頭部具口器可鑽入腸壁入固定,吸食腸壁的組織液與血液為食,蟲體呈血紅色。卵胎生,感染觀賞魚的種類多半不需中間宿主,仔蟲可直接於腸道內發育,或隨糞便排出後再被其他魚隻所吞食而傳染(照片5)。

診斷:
一、 觀察伸出於肛門口的紅色蟲體。
二、 檢查糞便中的仔蟲。
三、 解剖病魚,於腸道後半段可觀察到紅色蟲體固著於腸壁上。

治療:
一、 Levamisole:10ppm,藥浴2∼3天,具特效。
二、 Flubendazole:2ppm,藥浴5∼8天。
三、 Trichlorfon:毒性大,效果不佳,不建議使用。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