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日本由攝關政治向幕府政治轉化的關鍵

日本由攝關政治向幕府政治轉化的關鍵

  源平合戰是確定日本由攝關政治向幕府政治轉化的重要戰爭。
  12世紀50年代,源平兩大武士集團開始掌權,1159年12月的平治之亂中,平清盛打敗源義朝,控制了朝政,並將源氏一族斬殺殆盡,餘眾也都流放到邊遠地區。
  平氏一門權傾朝野,引起了皇室和公卿貴族的強烈不滿,源氏殘黨趁機揭竿而起,發動了對平氏的戰爭。首先在1180年的富士川會戰中,源賴朝打敗平氏討伐軍,在關東站住了腳跟。1181年,平清盛去世,平氏勢力開始衰退。此後兩年,通過橫田河原之戰和俱利迦羅谷之戰,起兵北陸的源義仲擊敗平氏討伐軍,佔領了京都。
  1184年初,源賴朝在宇治川和近江粟津附近兩戰擊殺源義仲,控制朝政。源氏內亂,給了平氏以反擊的機會,整合大軍妄圖奪回京都。2月7日,爆發了著名的一之谷戰役,平家實力喪失殆盡。又通過次年的屋島之戰和壇之浦海戰,平家徹底失敗。源賴朝遂建立起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武士政權——鐮倉幕府。
  平氏以平維盛等六人為總大將,統兵十餘萬,於1183年進攻北陸的源義仲。義仲先遣六千人馬在越前火打城布置作戰,阻礙平氏軍前進,因此贏得了時間,及時將散布在四方的五萬部隊集合起來,分成七路方向進軍。平維盛也調出七萬精銳,准備翻越砥浪山與其決戰。義仲識破了維盛以優勢兵力在開闊地區進行主力決戰的計劃,決定避其鋒芒,以兩萬精銳在無法排布大軍的俱利迦羅谷設下埋伏。兩軍接觸後,義仲不斷派遣小隊武士進行挑戰,一對一的角力進行了整整一天,當天色陰暗後,早已埋伏好的部隊趁著夜色繞到了平氏的背後。平氏腹背受敵,很快崩潰,七萬部隊相互擁擠,許多都被擠入了俱利迦羅谷,只有維盛以下兩千人僥幸逃得性命。義仲在獲勝後,大踏步向平氏腹心地區進軍,終於在當年七月進入了京都。
  平氏被源義仲擊敗後,趁著義仲和源賴朝火拼的機會,重新集結起了四萬大軍。1184年初,賴朝麾下大將源義經和源范賴擊敗源義仲進入京都,然後繼續向西征伐。平氏首戰失利,退守一之谷要塞。源范賴以主力六萬正面進攻一之谷,吸引敵人注意,源義經卻帶著本部五百騎兵,進入丹波的崇山峻嶺中,艱難行軍三百餘裡,直插一之谷的後方。2月7日,戰爭爆發,平氏軍全面崩潰,退守海上。
  通過前此的屋島之戰,源義經看到了自軍不通水戰的弱點,於是日夜操練水軍。為了試探義經的水上作戰力量,1185年2月,平氏嘗試在瓚岐的志賀浦向義經發起進攻,結果慘敗。3月24日,兩軍終於在壇之浦海面決戰,源氏在東,平氏在西。午前時分,潮水忽然從西向東湧動,源氏的船只被衝得七零八落,平氏卻趁機奮勇向前。義經鎮定自若,親自把舵,鼓勵部下,努力作戰。到了下午,潮水轉向西邊湧動,平家船只大亂,源氏得手,佔有了戰爭的主動權。最終,平氏的武士幾乎全部戰死,不能作戰的婦孺全部跳海自盡,連平氏所立的幼小的安德天皇也葬身海底。平氏滅亡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