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梅毒腎病的病因是什麼?

梅毒腎病的病因是什麼?


2014年05月27日      家庭醫生線上  

梅毒傳染與發病過程的特點是週期性潛伏與再發,其原因與機體免疫力的產生有關。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梅毒螺旋體可以侵犯機體某些部位,梅毒相關性腎病主要發生於後天性二期梅毒,其發生率較低。後天性梅毒腎損害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如急性腎病綜合征,膜性腎小球腎病、急性進行性腎小球腎炎等,而後者的發生率並不高,但對新近發生的腎病綜合征患者應常規進行梅毒檢查,以排除梅毒的可能性。那麼,梅毒腎病的病因是什麼?
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原體是梅毒螺旋體,屬小螺旋體科密螺旋體屬,梅毒的病原體因其體液透明,表面光滑,折光力較強而不易染色,故又命名為蒼白螺旋體。蒼白螺旋體是一種細長的螺旋狀微生物,用油鏡觀察,可發現它以下列方式運動,旋轉前進依靠長軸旋轉向前,是侵入人體最主要的方式;擺動身體呈波浪式左右擺動向前,為最常見的運動方式;另一種方式為伸縮旋距移動其身體一伸一縮,改變旋距而向前爬行,螺旋體運動速度很快,常呈上述3種方式的混合運動,蒼白螺旋體在體內能長期寄生和生長,繁殖,具有強盛的繁殖力和致病力,但離開人體後生活力和抵抗力卻很弱,對乾燥,溫度,濕度及化學藥品很敏感,在乾燥環境中1∼2h即死亡,對高溫敏感,對低溫耐受力較強,在100℃時立即死亡;在60℃時可存活3∼5min;在陽光照射下迅速死亡;在0℃時存活1∼2天;在-78℃時存活數年,在肥皂水中立即死亡;在0.1%苯酚溶液中15min死亡;在5%甲醛溶液中5min死亡;用1∶5000氧化汞溶液可立即將其殺死;0.1%新潔而滅溶液和高錳酸鉀溶液均有很好的殺滅作用。
發病機制:
梅毒的發病機制詳見有關章節,梅毒相關性腎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免疫複合物形成並沉積於腎上皮下,引起腎損害,目前在患者外周血中也發現有免疫複合物(如補體C1q-結合活性與抗補體物),提示這些外周血中的免疫複合物對梅毒相關性腎病的發病具有重要意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