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聽損難恢復 須做好保護

聽損難恢復 須做好保護

聽損難恢復 須做好保護

聽力一旦損傷相難恢復,基因、年紀、環境是主要關鍵,特定基因影響下,每個人聽力耗損程度都不同,男性約45歲、女性約55歲聽力就可能開始下降,天生條件相當難掌控,能夠做好控制就是環境,不要長時間在高噪音場域,視聽娛樂讓耳朵能有休息時間,降低聽力損傷風險。

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力博宏表示,基因左右聽覺細胞對環境耐受性,部分高齡民眾依舊能維持良好聽力,有些聽損患者可能很年輕就發現異狀,但大部分人都容易因老化,讓聽覺功能降低;分析聽力損失類別,大致可分為神經性、傳導性、與混和性,不同類別治療方式會有差異。

神經性聽損是最常發生類型,內耳辨別音波能力退化,導致聽力下降,維持良好環境是最好降低風險方式;連續處於85分貝噪音環境8小時,聲音大小類似機車發動,聽力就會開始受損,連續處於88分貝環境,聲音大小類似工廠與娛樂場所,4小時聽力就會受傷,假使達到90分貝,只要2小時就有聽力損害。

力博宏提醒,聽力損傷絕非年長者專利,目前手機聽音樂相當方便,很多人在上下班或上下課途中,都會戴著耳機聽音樂,很可能不知不覺損害聽力,因公車噪音約在60分貝,如果要聽清楚耳機聲音,很可能要提高至70至80分貝,加上耳機直接對準耳朵,長期下來就有機會增加聽力損傷機會。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