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中國最早「軍事院校」

中國最早「軍事院校」

  中國最早的正規軍校—宋代武學,誕生於慶歷三年(1043)五月,距今已有970年的歷史。當時為了改變軍事人才缺乏的局面,朝廷初設武學。但是,武學不久即廢,其原因是遭到某些臣僚的反對。宋神宗繼位後,任用王安石變法,熙寧五年(1072),復置武學於武成王廟,從此開始了中國正規軍校教育的培訓體制。宋代武學學制三年,分為上捨、內捨、外捨三級培訓體制。教學內容包括軍事理論、軍事歷史、軍事學術和政治思想教育。《孫子》、《吳子》等七部兵書,作為武學的經書和教範。同時,還設有實兵演習課。
  在學習期間,學員如果武藝、策略等各科考試成績多次居於下等,則逐步降級,直至最後開除學籍。學員畢業考試合格後,按成績好壞和資歷深淺實授官職。才能特別出眾的上捨生,由樞密院嚴格審查,情況屬實者准許提前畢業,並立即錄用為軍官。武學學員的來源是未授職的使臣(八、九品武官)、蔭補的官將子弟。有一定軍事知識和技術的平民百姓,經地方官推薦報考,成績合格者才能取得入學資格。
  當時朝廷規定,所有武學學員必須分配到邊遠地區任職一段時間,如果在職三年無差錯,依例陞遷。宋王朝規定武學由兵部主管,「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設「博士」、「學諭」具體負責教務。到了北宋末年徽宗崇寧年間,徽宗還曾令地方諸州設置武學,進一步擴大武學規模。主考選州貢法,仿儒學制。南宋時期,武學為歷代皇帝所重視,南渡後高宗紹興十六年(1146),重視武學,置弟子員百人。高宗趙構提出「習兵馬稍知書則不負教養」的主張。宋代武學興盛,與內因外患有關。內因是王安石文武並重的教育思想得到重視;外因是外敵入侵的危亡處境,須重視武力禦敵於國門之外。宋代武學對後世軍校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