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飲食健康] 食用野菇或不明海產 小心中毒

食用野菇或不明海產 小心中毒

食用野菇或不明海產 小心中毒

路邊的野菇不要採!最近衛生單位接獲民眾登山自行摘採野菇烹煮食用後,出現嘔吐、腹痛、腹瀉及四肢痲痺食品中毒症狀,也有民眾吃了朋友餽贈的不明魚類後,出現嘴巴麻痺等疑似食品中毒症狀,食餘檢體經物種鑑定為雙斑笛鯛(Lutjanusbohar)。有鑑於此,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隨意採摘及食用不明的水產品和植物。

臺灣四季溫暖潮濕,物種多樣性豐富,有人到田野或山區郊遊時,會採摘野菇或不明植物食用。食藥署提醒民眾,可能易被誤食的植物有:外型與芋頭相似的姑婆芋、看起來像雞肉絲菇的綠褶菇、長得像可食百合的大花曼陀羅等,若不小心誤食,輕則產生腸胃道症狀,重則產生神經症狀。為避免因誤食有毒植物導致食品中毒,碰到不明植物時,一定要記得「不隨意採摘及食用」。

此外,臺灣地處亞熱帶地區,海水終年溫暖,沿海地區常見熱帶珊瑚礁魚類,熱帶珊瑚礁魚類常食用附著於珊瑚礁上的藻類,若珊瑚礁岩的表面被有毒渦鞭毛藻附著,藻類再被熱帶珊瑚礁魚類食用,則毒素就會累積在魚體內,民眾捕撈後食用,就可能出現食品中毒症狀。

為避免熱帶海魚毒食品中毒,民眾應向信譽良好的供應商購買水產品,並避免食用不知明之魚種,另餐飲業者也應確保提供安全之食品予消費者食用。食藥署官網的防治食品中毒專區已建置各類食品中毒原因介紹,歡迎大家踴躍查詢參考。萬一有人誤食有毒植物或水產品後,出現身體不適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配合衛生單位調查,儘快釐清中毒原因。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