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健康可以用尺量

健康可以用尺量

健康可以用尺量

台灣每四位男性中,就有一位過重或肥胖;每五位女性中,就有一位過重或肥胖;而與腹部肥胖相關的代謝症候群,也有卅%盛行率;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青壯族群五成超過半年沒量腰圍。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調查也發現,對跟身材有關的健康問題,家庭成員間喜歡用揶揄或嘲諷的方式表達,有超過一半約五十六%受訪者表示曾因身材遭到家人酸言酸語。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蔡克嵩董事長指出,其實健康可以用「尺」量,家人之間互量表達關心或者互相叮嚀標準數字給予激勵,都會比嘮叨或調侃更有效。

一○七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占有五項,分別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而體重過重、腰圍過粗及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都屬於上述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子。

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根據國健署一○七年調查顯示,有五十三•九%的民眾腰圍過粗,其中男性比率為四十九%、女性為五十八%。

根據一○七年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HPSS)顯示,十八至卅九歲超過半年沒量過腰圍有五十二•一%(男性五十一•二%,女性五十三•二%),四十至六十四歲有五十•八%(男性四十七•六%,女性五十三•九%)。

成年男性腰圍大於等於九十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八十公分,即代表腰圍過粗,「腰圍」代表脂肪分布,腰圍粗就是腹部肥胖,代表著內臟脂肪多,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國民健康署呼籲四十歲以上民眾應注意潛在的健康警訊,了解自我的血壓、體重、腰圍數值,及早進行健康管理,避免慢性疾病上身。

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醫師也提出「健康新三圍」│「腰圍」、「臀圍」、「小腿圍」概念。臀圍是因腰臀比女性大於或超過○•八五、男性○•九者,表示脂肪多分佈於腹部,這裡的內臟脂肪會增加發炎反應,而提升罹患糖尿病、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是比腰圍更嚴格的指數;而小腿圍則是老年可作為評估肌少症的指標。也盼國人中壯年時務必自勉追求「小腰臀」以遠離代謝症候群與三高慢性病。

為了響應國健署對家庭健康的關懷,同時呼應「健康用尺量」觀念,國健署結合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與各縣市衛生局,並與超商合作「千禧健康小站」及「千禧智慧健康小站」,特於今年「八十九量腰日」推出可愛的「家庭健康尺」,供民眾索取。

為遠離三高威脅,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日常生活中應養成建立自主健康管理的習慣,定期量測血壓、腰圍及體重,採用高纖、低糖、低油、少鹽飲食、戒菸酒、減少久坐及規律運動(一天至少運動卅分鐘),更要善用政府提供的四十歲以上成人預防保健健康檢查及各縣市設立的社區血壓站等。       

台灣新生報

TOP

謝謝大大的分享喔

謝謝大大的分享喔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