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穴道按摩改善滑鼠手

穴道按摩改善滑鼠手

穴道按摩改善滑鼠手

現代民眾常常使用到電腦,長期使用電腦很可能使手腕痠脹疼痛不適,進而造成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也就是滑鼠手,執業中醫師賴睿昕表示,有滑鼠手問題的民眾,在平時針對患側曲池、手三里、陽溪、外關、魚際、合谷、勞宮、大陵、陽池及痛點等穴,進行按摩來幫助改善。

滑鼠手的患者在初期時,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症狀可發生於任何地方和任何地點,但在夜裡睡覺時或清晨快起床時更有可能會加劇症狀,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來,甩甩手便可以減輕症狀,因此大多數的人會以為自己睡姿不良,而延誤就醫。

中醫認為「滑鼠手」的發病主要由於慢性勞損引起,屬於中醫「痹證」、「筋傷」範疇,患病後期很多人會出現患側手部大魚際肌肉萎縮、手指感覺減弱,甚至出汗減少、皮膚乾燥脫屑等問題,中醫在治療以疏經活絡為主,可採用局部貼敷膏藥、中藥熏洗、針灸等方式進行治療,平時的穴道按摩也將有所幫助。

進行穴道按摩方式,建議以健側拇指腹或指尖按壓或按揉患側的穴道,其餘四指附在按摩穴位對側,每個穴位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以穴位局部酸脹為度,然後將患手在輕度拔伸下緩緩旋轉,屈伸腕關節,將有助改善不適感。

賴睿昕提醒,想要預防形成滑鼠手,在平時應正確使用滑鼠、鍵盤,讓滑鼠、鍵盤高度與肘部持平,靠近鍵盤使用滑鼠,手腕也必須採用放鬆的姿勢操作鍵盤,既不彎曲又不下垂,打字時要正對鍵盤,否則容易引起手腕過度緊繃,使用滑鼠時,應放在靠近身邊的位置,不要使手臂過度伸長。前臂和肘部應儘可能放鬆,避免使用滑鼠時身向前傾。確保使用滑鼠時手腕伸直,手臂不要懸空。

在操作滑鼠、鍵盤30分鐘後,應休息片刻,定時做手部保健操,緩解手腕肌肉痙攣。盡量選擇帶扶手座椅,不使用鍵盤和滑鼠時,可將前臂放置於扶手上,讓手臂多休息,在天氣寒冷時使用暖手設備,讓滑鼠使用的手,有相對良好的血液循環就可以預防滑鼠手的產生。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