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飲食健康] 營養標示 看懂很重要

營養標示 看懂很重要

營養標示 看懂很重要

疾病多由飲食不慎所致,一般民眾慎防病從口入。執業營養師楊忠偉表示,倘若各種食物代表不同的入口,營養標示就像一把決定走向健康或疾病的鑰匙,看不懂鑰匙就可能走錯門,以致健康或患病影響一生,所以學會看營養標示非常重要。藉由標示內容可以看出,食物的營養與熱量。

營養師指出,標示的營養成分又分熱量來源和非熱量來源營養素二大類。熱量來源營養素可以提供熱量,包括醣類(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種,醣類、蛋白質每公克產生四大卡,脂肪每公克產生九大卡。非熱量來源營養素為調節生理機能但不能產生熱量的營養素,比如衛生法規規定應標示的鈉,或出現於食品營養宣稱中的營養素,比如常見的鈣、鐵等。

營養素中碳水化合物直接影響血糖,閱讀營養標示時,先看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並計算自己所吃進去的量。每吃進去十五公克碳水化合物便相當於吃一份醣類食物(等於四分之一碗飯或一個拳頭大小的水果),所以自己吃進去多少食物,就可以換算成碳水化合物含量,再取代正餐或點心中等分量的醣類,以維持固定總醣量攝取,如此才能讓血糖穩定。

其次,看脂肪含量,脂肪過多特別是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容易導致肥胖及心血管疾病,所以應選擇低脂食品,一般烹調用油每日建議控制二至三湯匙以內,並以此量評估食物佔掉多少油量,以減少飲食中油脂攝取量。最後,要看標示的蛋白質及鈉量。

蛋白質雖然影響血糖不明顯,但針對腎病需限制蛋白質攝取的人,則需經過營養師計算後再食用。鈉的建議攝取量,每日總攝取量應小於兩千四百毫克,所以要避免高鈉食物,以免血壓升高及水腫情況產生。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知道營養標示很重要,但往往看了半天卻忽略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閱讀營養標示時要注意標示單位,有的包裝以一百公克或一百毫升為單位,有的包裝以每份來標示,不要看錯單位而估算錯誤,不了解的地方可以請教營養師幫忙計算。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