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飲食健康] 哺乳媽媽飲食食譜大公開

哺乳媽媽飲食食譜大公開

哺乳媽媽飲食食譜大公開

哺餵母乳期間,媽媽攝取的營養會影響到母乳的分泌量及品質;而產後坐月子期間,傳統的食補常以動物性的肉類魚類為主,容易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及動物性脂肪(其中的飽和性脂肪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蔬菜攝取不足。哺乳媽媽該如何準備飲食,才能兼顧產後調理及母乳的質與量呢?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盧映竹表示:

一、適量增加熱量及蛋白質攝取:哺餵母乳一日約消耗500大卡的熱量,哺乳媽媽為了補充分泌乳汁所需的營養,每日熱量需求比孕前多500大卡,每日蛋白質需求比孕前增加15公克,等於每日增加攝取:1碗全榖雜糧類、1.5份豆魚蛋肉類、1份蔬菜類、1份水果及1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若急於減重而營養攝取不足、不均衡,都可能造成母乳分泌量減少,應先設定好每日正餐、點心份量,適當調整飲食。

二、均衡多元化,進補不卡油:產後哺乳媽媽對部份維生素(維生素A、D、E、C、B群、葉酸)、礦物質(鐵、碘、鋅、硒)的需求量提高,而生產期間消耗大量體內鈣質、需注意足量鈣質的攝取(1000毫克/日)。為了補足多種營養素的需求,應均衡攝取六大類中高營養價值的食物,並且適時變化菜單、多元化選擇食材。主食類可選擇未精緻的全穀雜糧、根莖類等,增加維生素A、維生素B1、菸鹼素、磷、鋅及纖維質的攝取量,例:糙米、紫米、紅藜、燕麥、小米、紅豆、山藥、甘藷、南瓜…等。蔬菜、水果類,應選擇各色,尤其是深綠、深黃、橘紅色蔬果,普遍富含維生素A、C、葉酸、硒等,其中的纖維質可幫助排便順暢,選擇時避免寒涼性食材即可,可選擇紅鳳菜、菠菜、川七、地瓜葉、A菜、紅蘿蔔、彩椒、莢豆類、黑木耳、高麗菜、洋蔥、綠花椰等蔬菜,以及蘋果、葡萄、荔枝、櫻桃、木瓜等水果,與少量桂圓、紅棗、黑棗、枸杞等果乾類。豆魚蛋肉類,其中肉類記得去皮、去肥肉,設定份量時別忘了包含燉湯中的肉品。可選擇富含鐵質的豬肝、瘦肉、蛋、豬心、腰子,富鈣質的吻仔魚、小魚乾、黃豆製品,其它像是可助發奶的豆漿、蹄膀、蚵仔、鱸魚、蝦等。傳統月子餐常用的苦茶油,富含單元不飽合脂肪酸,有助減少血中壞的膽固醇。奶類富含鈣質、維生素B2,建議每天1-2杯。而堅果類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B群等及礦物質,建議替代部份烹調用油,每日攝取1-2湯匙(約10克/湯匙)。

三、攝取足量水份:水份是乳汁的基本成份,攝取足量水份是泌乳量充足的關鍵因素,水份(包含所有飲品)每天應攝取2000c.c.以上。傳統觀念在坐月子期間忌喝生冷的水,其實只要喝煮沸的開水、避免冰水即可。常見的坐月子茶飲如:黑豆水、杜仲茶、有助發奶的黑麥汁等;或發奶湯品(先去浮油後再飲用):花生豬腳湯、薑絲鱸魚湯、青木瓜排骨湯、蛤蠣雞湯等皆可計入水份的攝取。

四、避免刺激性及加工食物:咖啡、濃茶、巧克力等,其中的咖啡因會使寶寶精神亢奮、影響睡眠。加工食品中的鈉、精緻糖及含油量普遍偏高,攝取過多易造成負擔。酒精會影響寶寶的腦部發育,應避免直接飲酒,若烹調含酒精的補品應煮至酒精揮發後再食用。

五、留意易造成過敏的食物:若有過敏家族史,建議先避免容易引發過敏之食物。若不確定是否有過敏可先少量食用,觀察三日寶寶喝奶後有無皮膚起紅疹、腸胃不適(或排便異常)等過敏反應,無異狀後再放心食用、排除致敏的風險。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