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清朝京官一年花銷最大的款項竟然是買衣服

清朝京官一年花銷最大的款項竟然是買衣服

  歷史上的官員﹐主要分為兩類群體﹐一類是在地方上任職的地方官﹐另一類則是在中央部門工作的京官。京官和地方官﹐聽起來都是一樣為國家辦事﹐兩者之間應該沒有什麼差異。但在實際的官場生活中﹐京官和地方官是兩個不同的群體﹐兩者的生活﹐心態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清代﹐京官窮﹐地方官富。京官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境遇﹐使自己有窮變富﹐他們的改變方式對帝國政治有什麼樣的影響?
  李慈銘(1830~1894)﹐晚清官員﹐著名文史學家。初名模﹐字式侯﹐後改今名﹐字愛伯﹐號蓴客﹐室名越縵堂﹐晚年自署「越縵老人」。會稽(今浙江紹興)西郭霞川村人。光緒六年進士﹐官至山西道監察御史。數上封事﹐不避權要。日記三十餘年不斷﹐讀書心得無不收錄。學識淵博﹐承乾嘉漢學之餘緒﹐治經學、史學﹐蔚然可觀﹐被稱為「舊文學的殿軍」。
  李慈銘在晚清時是一個大名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文化界的名人﹐學術界的泰斗﹐但是和其他文化人所不同的是﹐別人靠著作出名﹐李慈銘卻不寫著作﹐這就是他的特別之處。李慈銘出名是因為他的日記﹐一本從咸豐四年(1854)到光緒二十年(1894)﹐整整寫了41年的日記﹐這本日記就是日後拍賣出高價的《越縵堂日記》﹐在日記中﹐他不僅記錄生活﹐也談學問﹐這種方法對他日後的同鄉蔡元培、魯迅等人也造成了一些影響。李慈銘在日記中詳細記錄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收支情況﹐我麼就來看看1887年的李慈銘﹐究竟花了多少錢。
  這一年的李慈銘上班極其清閒﹐早在四月十六日﹐司裡的工作人員就送來了春夏兩季的俸祿45兩﹐五月初三又送來了養廉銀10兩﹐八月十日﹐送來了秋冬兩季的俸祿80兩﹐核算下來﹐李慈銘這一年的工資是135兩銀子和7.8石糙米﹐但他的花費卻高達2000兩銀子。核算下來相當於如今的四五十萬﹐這些錢都是怎麼花出去的呢?
  李慈銘當年的各項花費﹐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四類﹕分別是家庭日常費用﹐社會交往費用﹐文化生活費用及特殊費用。
  在家庭日常費用方面﹐李慈銘共花費了大約1000兩銀子﹐其中生存所必須的食物及其他不過花了約250兩銀子﹐但他花的最多的﹐卻是在穿衣打扮方面﹐這一年他在添置衣物方面共花了500兩銀子﹐佔到了他支出的四分之一﹐也是他所有支出的款項裡最多的一項。
  在社會交往方面﹐李慈銘的錢主要花在饋贈、犒賞、請客吃飯、娛樂等四個方面。其中各種各樣的人情往來﹐就花去了他200多兩銀子。作為小費的犒勞錢﹐也花去了約100兩銀子。他和朋友之間的宴席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他一年之中差不多三天兩頭就有飯局﹐一年就花去了他一百六十多兩銀子。
  李慈銘在娛樂方面的支出主要是聽戲﹐他去戲園子的次數並不多﹐主要是吃飯時叫人來陪﹐其中有一個戲子的藝名叫做霞芬﹐這個霞芬在當年北京的梨園街可是個人物﹐他是梅蘭芳的祖父蕙仙的入室弟子﹐人稱「花榜狀元」﹐大概就相當於如今的娛樂圈的一哥﹐雖然清代法律規定官員不能嫖妓﹐但是並沒有規定不允許與伶人有曖昧關係﹐所以「養相公」成了京城的一種時尚﹐李慈銘也好這一口﹐與他關係非同一般的名角兒還有數人。
  這樣看下來﹐李慈銘這一年花的幾十萬﹐有四分之一的竟然是花在了買衣服上﹐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無法想像。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