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古代「夷三族」是什麼意思﹖

古代「夷三族」是什麼意思﹖

  漢代「夷三族」指的是什麼﹖「夷三族」的親屬範圍又包括哪些人﹖
  「夷三族」是秦漢時期的刑名﹐通常是對非常嚴重的政治犯而施行的一套刑法。關於漢代的「夷三族」刑法﹐已經有很多學者對其進行研究﹐諸如陳乃華的《秦漢族刑考》、沈家本的《歷代刑法考》都對這一時期的「夷三族」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解釋。
  從《秦漢族刑考》來看﹐漢代的「夷三族」就是「夷宗族」﹐在本質上和形式上都沿襲了先秦時期的「夷三族」政策﹐並認為西漢初年「夷三族」誅殺的範圍是指以主犯為中心﹐上溯三代下延三世﹐涵蓋了其祖父輩和孫子輩的主幹和旁支的男性集團。中國近代刑法之父的沈家本在《歷代刑法考》中開篇就對「夷三族」進行了考訂﹐同時對古代的「九族、十族」等也列舉了非常豐富的史料進行分析﹐在最後批判了班固《漢書》所認為「夷三族」政策最初施行於商鞅的記載﹐提出三族之罪應該起源於周文王的觀點﹐這一看法基本被學界所認同。
  「夷三族」在施行過程中﹐其範圍究竟如何﹖現在學界也沒有非常統一的說話﹐通常而言﹐其主流觀點有以下三種﹕其一﹐「夷三族」指的是父族、母族和妻族﹐但是在具體的輩分上沒有明確的規定﹔其二﹐指的是父親、兒子和孫子三輩﹐這是以男性為主體的分類法﹔其三﹐指的是父母、兄弟和妻子。這三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
  本文認為﹐「夷三族」類似的範圍於一個「卡」字﹐上下焦點為「正犯」﹐其左半部分代表「正犯」的同輩﹐上半部分代表「正犯」的上輩直系親屬﹐諸如父母、祖父等人﹐下半部分代表「正犯」的下輩直系血親。從此劃分方式來看﹐是比較支持上面第一種觀點。無論怎樣﹐「夷三族」一種非常殘暴非人道的一種刑法制度﹐但是在維繫封建統治過程中﹐其威懾力不容小覷。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