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歷史上的索菲婭公主是怎樣的形象﹖

歷史上的索菲婭公主是怎樣的形象﹖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鹿鼎記》當中﹐韋小寶在沙俄的情人蘇菲亞公主﹐被塑造成一位金髮碧眼、膚色雪白、身材高挑的美女形象﹐並且性格堅韌、野心勃勃。其實﹐蘇菲亞公主就是歷史上的索菲婭公主﹐然而她的真實形象卻跟小說中大相逕庭。那麼﹐真實的索菲婭公主形象如何﹖她有著怎樣傳奇的人生經歷﹖
  索菲婭是阿列克謝一世與瑪麗·米洛斯拉夫斯卡婭所生的長女﹐費多爾三世、伊凡五世的胞姐﹐彼得一世的異母姐﹐不僅身體健壯、聰明好學﹐而且極富政治野心。這裡要說明一點﹐從列賓所做名畫《1698年的索菲婭公主》來看﹐索菲婭公主並非像《鹿鼎記》描繪的那般美豔多情﹐而分明是一個黑粗高大、野蠻專橫的悍婦形象。
  瑪麗皇后病死後﹐阿列克謝一世又冊立納塔利婭·納雷什金娜為皇后﹐並跟她生下皇子彼得。由於納雷什金家族勢力強大﹐所以在彼得出生後﹐米洛斯拉夫家族及索菲婭姐弟﹐便將他視作威脅。1676年1月﹐阿列克謝一世駕崩﹐費多爾三世登基為新沙皇﹐但由於他體質衰弱﹐經常臥病在床﹐所以在勉強支撐6年後便駕崩﹐終年21歲。
  由於皇弟伊凡是個白癡﹐難以承擔沙皇的重任﹐所以在費多爾三世駕崩後﹐納雷什金家族便以此為藉口﹐在大主教和領主們的支援下﹐將年僅10歲的彼得扶上帝位。彼得的上臺﹐意味著納雷什金家族將取代米洛斯拉夫家族﹐成為俄國的統治者﹐對於野心勃勃的索菲婭公主來講﹐這絕對是不能接受的結果。
  正因如此﹐索菲婭便夥同心腹散佈謠言﹐聲稱納雷什金家族暗中毒死了費多爾三世﹐並意圖謀害皇弟伊凡。與此同時﹐索菲婭還積極收買射擊軍首領霍萬斯基﹐從而贏得了他的支援。1682年5月15日﹐彼得登上皇位僅4個月後﹐索菲婭聯手射擊軍發動政變﹐大肆屠殺納雷什金家族的成員﹐並將太后納塔利婭、小沙皇彼得軟禁。
  政變成功後﹐索菲婭強迫杜馬(議會)通過決議﹐將胞弟伊凡五世推戴為第一沙皇﹐而將彼得降為第二沙皇。隨後﹐索菲婭又將太后納塔利婭、小沙皇彼得驅逐到莫斯科郊外的皇村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而自己則以攝政公主的身份治國。
  索菲婭執政之初﹐霍萬斯基恃功而驕﹐不僅要求分享執政權﹐而且還要求公主給射擊軍立碑紀功﹐由是引起後者的警惕和猜忌。就在政變結束3個月後﹐索菲婭將霍萬斯基逮捕並處決﹐隨即委派心腹兼情人瓦西裡·戈裡津掌管射擊軍﹐並與他一起參決國政。
  索菲婭攝政7年間﹐為了維護米洛斯拉夫家族的利益﹐爭取俄國民眾的擁護﹐便在開拓疆域上大做文章﹐先後兩次派遣戈裡津南征克里米亞汗國﹐並在已經侵佔中國東北軍事要塞雅克薩的情況下﹐還想進一步奪取中國的領土。然而兩次南征克里米亞汗國的戰事均以失敗告終﹐而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擴張活動﹐也遭到清軍的迎頭痛擊。
  在這種情況下﹐索菲婭被迫叫停南征計劃﹐並遣使跟清朝簽署《尼布楚條約》(1689)﹐在承認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闊地區是中國領土的同時﹐還保證拆毀雅克薩城堡﹐將軍隊全部撤離。這兩項舉動讓索菲婭民心盡失﹐也將她推向危險的境地。
  就在索菲婭逐漸失去民心之際﹐彼得一直沒有放棄重奪權力的努力﹐以「軍事遊戲」為名﹐召集了一大批與其同齡的少年組建「少年軍」﹐分編為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和謝苗諾夫斯基兩個兵團﹐日夜操練軍事技能。與此同時﹐彼得還在暗中拉攏對索菲婭不滿的貴族﹐時時謀劃將她廢黜的事宜。
  對於異母弟的圖謀﹐索菲婭開始有所察覺﹐並準備在1689年8月7日圍攻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消滅「少年軍」並逮捕彼得。然而索菲婭的計劃尚未實施便遭洩露﹐彼得聞訊後逃到謝爾蓋耶夫三聖修道院﹐並指揮「少年軍」平叛。與此同時﹐彼得還積極拉攏射擊軍的中高階軍官﹐許諾給與他們高官厚祿﹐從而成功地讓大部分軍團「反水」。
  面對著眾叛親離的情況﹐索菲婭被迫向弟弟表示臣服﹐並交出新寵臣夏克洛維茲上校﹐時在當年9月﹐彼得重新上臺後﹐下令將夏克洛維茲斬首﹐將戈裡津流放到西伯利亞﹐並把姐姐監禁在諾沃捷維奇修道院。索菲婭公主在修道院中度過5年監禁時光﹐最終在1704年7月鬱鬱而終﹐終年47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