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肝癌篩檢 53.7%有脂肪肝

肝癌篩檢 53.7%有脂肪肝

肝癌篩檢 53.7%有脂肪肝

結合世界肝炎日,在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教授的號召下,台灣北、中、南、東含外島,共有二十四家醫療院所同步參與腹部超音波活動,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指出,此次篩檢總共有四六六三名受檢者,檢查有異常發現者達三七九五人(八十一•四%),高達二五○五位(五十三•七%)受檢民眾有脂肪肝。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呼籲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建議年滿四十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其中十位高度懷疑肝癌,有一一一位屬於性質不明肝腫瘤,另有一○六四人為良性肝腫瘤(血管瘤一八一人、肝囊腫八八三人),有五位肝硬化,有三七八人為肝實質病變,脾臟腫大者有四十四人,膽息肉有五五一人,其他腹部腫瘤(胰、脾、腎臟等)有一三三人,肝內鈣化點、膽結石、胰/脾/腎囊腫與腎結石等其他問題有一六七七人。

肝癌的發生與台灣B肝、C肝盛行率高有關,肝癌發生原因之比重隨年代不斷變化,早期約有八至九成是B型肝炎、一至兩成是C型肝炎所致,台灣自一九八四年開始為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積極倡導篩檢與追蹤以來,以及近年B肝、C肝藥物的突破與給付,讓肝癌整體發生率緩慢下滑,然而接下來要特別關注脂肪肝的發展。

所謂慢性肝病三部曲,起因為B肝、C肝帶原或脂肪肝,導致肝臟發炎→肝硬化→肝癌。如果肝臟持續或反覆發炎,纖維化就會開始累積,發生初期纖維化較少時,還有機會逆轉;然而若放任肝炎不治療,肝臟內累積愈來愈多的纖維就會演變成肝硬化,不但難以恢復正常,且發生肝癌的機率將大幅提高。

定期追蹤的目的是就是希望早期發現肝癌。如果已經肝硬化,必須每三個月抽血檢查甲型胎兒蛋白與肝細胞發炎指數AST與ALT,並做腹部超音波;若尚未肝硬化、但有慢性發炎者,則是約每六個月追蹤一次;健康帶原者,則是至少一年檢查一次。甚至沒有慢性肝病的四十歲以上國人,也建議每年做一次腹超檢查。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