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性與死亡

性與死亡


性會致命?性是自然,是生命的義意所在,通常不會致命,嫉妒和強烈的佔有欲會致命,但從最近一位建中高三生跳樓事件來看,榮譽心和尊嚴遭到啃噬竟然也會致命。


萬物基本上只有兩種熱情,一是覓食存活,二是交配繁衍,人生固然有許多為生存奮鬥的不同版本和偽裝,但任誰都逃脫不了自然原則,一旦失去兩種熱情,人生殆矣!我們必須認清生命的本質,修好生物學,並且持續推翻虛無和落伍的文化,因為教育的目的是勇敢面對真實和自然,而非陷入虛偽的道德幻境。


不過三、四代以前青少女懷孕還是社會常態,其實我們哪一個不是遠古老祖母青少女懷孕的後代?無可抵擋的性衝動早已銘記在我們的基因,我們忌諱的是不自主和強迫性交;除此之外,我們為什麼擔心青少年做大家都愛做的事呢?為什麼青少女懷孕現在被視為禁忌、醜聞,甚至還可能違法呢?青少女懷孕為什麼變成必須防堵的要務呢?


原因無他,現代人愛性但不歡迎懷孕。現代社會即使是三十出頭在臺北討生活的年輕醫師也很難養育小孩。缺乏有錢、有閑父母的支持,在都市化、公寓化的現代核心家庭根本沒有空間和餘力來繁衍後代,太早生小孩成了高投資、低經濟效益而且掃性的麻煩事。


我們不必恐懼性,但確實需要避孕知識、避孕器材的方便取得以及可靠的墮胎醫療。可惜的是臺灣的教育和醫療體系並不務實,他們把力氣花在推動許多虛偽無效益的道德運動之上。


以健保為例,它給付昂貴的標靶治療,但不給付高效益低成本的避孕藥和避孕器的裝置和取出,而健保也不給付墮胎藥物。臺灣的教育體系更糟,只會考試,長期忽略且逃避性教育。不僅國中和高中,我們的大學衛生室提供的不是保險套、避孕藥和事後避孕丸,大多數大學教育提供的是無聊和鴕鳥式的「珍愛生命」。


近年來,臺灣提倡性別教育,但是性別主流化只有涓涓細流流到醫療和校園體系,准台大經濟系學生一死更是控訴了教育界,戳破了性教育的泡沫!


不管任何人現在都可以輕易在第四台、網路、八卦雜誌瞧見無處不在的性事,如果臺灣的教育和健康政策不用開放的態度來迎戰,未來不想要的,不方便的懷孕恐怕會更嚴峻。


美國醫師面對十六歲懷孕的醫學倫理指引是鼓勵她們和家長溝通,但是如果她們堅持不告訴父母,法律和倫理準則是尊重少女的墮胎決定。在瑞典,所有女人生產時沒有婚姻關係者占了五成五以上,而臺灣社會的隱私權卻需要二十歲以上才算數,不長進的媒體和社會還在扯未婚懷孕和少女墮胎權的五四三,我們真是落伍,而道德會殺人。


美國十七歲以上的女人不需醫師處方就可以在藥局購買事後避孕丸,未來可望取消年齡限制。與西方相較,臺灣對青少男女性事的支援和福利補助太少,這可以解釋臺灣經常發生青少女會恐懼無知的在浴室、廁所生小孩或者生產之後立即棄養嬰兒的原因,青少女懷孕往往反映貧富差距以及城鄉發展不均的結果,懷孕不是罪,貧窮和道德才是。性是人生的樂趣,不該致命,青少年的性議題應聚焦在性病及懷孕預防,與其做一些珍愛生命的不營養呼籲,不如推動校園提供免費避孕器材!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