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諾曼地公爵威廉的《末日審判書》

諾曼地公爵威廉的《末日審判書》

  《末日審判書》(The Domesday Book),僅管從字面上來看,似乎和宗教事務有相當大的關連,但事實上,這本書所涉及的內容倒是相當世俗。究竟這本來自英倫的古書,可以給我們的數位典藏工作帶來甚麼樣的激盪呢?
  公元1066年,諾曼地公爵威廉成功征服了英格蘭。經歷近二十年的統治,威廉認為他有必要針對這塊孤懸歐洲大陸之外的領土,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利他與他的子嗣續行統治,順便開徵稅捐、避免地方士紳逃漏稅捐。因此在公元1085年,威廉派出了大批稅吏深入英格蘭各地,詳細記錄各地貴族、士紳、平民的姓名與財產。當時,基督教的思維已經深深地主宰了英格蘭的統治與被統治階層,人們普遍相信在基督復臨、最後審判日來到時,上帝將會把所有人的言行舉動記錄起來,做為人們上天堂、或是下地獄的依據。因此,為了鼓勵人民「誠實申報、誠實納稅」,這本鉅細靡遺的全英格蘭財產登記冊,也就被命名為《末日審判書》,也同時彰顯其權威性。不過,由於諾曼人的政治勢力還沒延伸到蘇格蘭與愛爾蘭,所以這本書也相當程度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現實,僅登記了英格蘭地區的資料。
  《末日審判書》的內容,包括了每一個地區上自領主、下自平民的姓名與財產,其詳細程度,甚至精細到連每一個人所擁有所有動產與不動產都要登記。換言之,一個人是英格蘭人還是諾曼人?要不要服兵役?有沒有房子?有幾塊地?有幾個奴僕?甚至有幾頭豬?都會記錄得清清楚楚。也因此,每個人的身分、社會地位、經濟活動資訊,在書冊內幾乎都能找到答案,這也提供我們一扇深入了解十一世紀英格蘭的窗口。這本書主要以拉丁文寫成,雖然參雜了被統治階級的古英文,對當代英國人來說,《末日審判書》仍非人人可解,還是需要專家加以釋譯。
  為了紀念《末日審判書》成書九百週年,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還曾於1986年發起了一項《BBC末日審判書》計畫,來自英國各地的志願者,將自己居住地點的各式地理、歷史資料加以撰寫、記錄,並且由BBC與其他合作單位運用大型磁碟加以保存。在2003年,1986年版本的資料也在BBC與英國國家檔案局的合作之下進行了數位化工作。這些不間斷的工作,表明了《末日審判書》在英國國民心目中的地位。
  正港的《末日審判書》,在2000年代也由英國國家檔案局開始進行數位化工作,並且於2006年正式向一般民眾開放。如果對這批檔案有興趣、希望瀏覽全文檔的民眾,可以向英國國家檔案局進行採購,每一頁的資料(約450KB)左右收費3.5英鎊,約合新台幣240元左右。如果不想付費,也可透過英國國家檔案局的目錄檢索系統,針對每一筆資料進行Metadata的瀏覽。依照英國國家檔案局的介紹,付費使用者除了可以欣賞該頁的原始檔案全文影像外,還能夠閱覽由檔案的現代英文翻譯,在相當程度上降低了使用的難度。
  除了全文資料庫與嚴謹的內容介紹之外,在教育推廣方面,英國國家檔案局也建置了不少數位內容,或是透過某些足能打動人心的手段,來向一般民眾介紹《末日審判書》。在《末日審判書》網頁中,就包含了一個簡單的打地鼠式小遊戲,玩家必須扮演威廉國王的稅吏,利用滑鼠點擊螢幕上出現的可愛動物,把本地家家戶戶的動產登記到《末日審判書》之中。透過這種角色扮演與遊戲互動的手法,讓小朋友能夠輕鬆地認識到《末日審判書》的內涵,也增加了小朋友在未來持續針對《末日審判書》進行學習的機會與可能性。
  而英國國家檔案局也針對教育用途,編寫了簡要易懂、適合教師與學童閱讀的《末日審判書》教學網頁,詳細介紹《末日審判書》的原由、製作過程、內容與價值。為了讓學童能夠更加理解《末日審判書》的歷史背景,英國國家檔案局還聘請演員拍攝影片,藉由這些虛構的十一世紀人物,和觀眾介紹《末日審判書》的內容,並且呈現十一世紀時英格蘭人對《末日審判書》的看法。當演員們的對白中出現:「他們甚至不會說我們的語言(They don’t even speak our language)!」我們似乎也能一窺這些威廉國王陛下的稅吏,在英格蘭人心目中的地位。透過巧思,歷史似乎不只是檔案中的字句,更可能蘊含了活生生的記憶。
  由於《末日審判書》與其他典藏資料和英國一般民眾息息相關,因此在英國國家檔案局的查詢系統中,主要是以姓名、地點與年代,做為檢索主要欄位,民眾可以透過英國國家檔案局的整合檢索系統,查詢到特定人士、或是指定地點的相關檔案資料。換言之,只要相關檔案已經完成數位化,使用者甚至可以查詢自己祖先的事蹟,知道自己的祖先在將近一千年前是不是個有錢人!也因此,歷史文獻典藏工作,也就成為社會大眾回溯自我家族歷史的另一門有趣途徑。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