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吳國太子孫登的政治遺囑說明啥?

吳國太子孫登的政治遺囑說明啥?

  孫登(209~241),字子高,孫權長子(庶出)。黃龍元年(229),孫權稱帝,立孫登為皇太子。公元241年,年僅三十三歲的吳國太子孫登病逝。身為皇太子、死後被謚宣太子的孫登,有幾件事很出名:
  一是孫登的母親出身卑賤,而徐夫人對孫登從小就有養育之恩。後來徐夫人被廢黜,住在吳郡,步夫人開始得寵。孫登並不因為步夫人受到孫權寵愛而趨炎附勢。在孫登眼裡,徐夫人雖然被廢黜了,但一日為母,終身為母。其恭孝之道,在宮廷那樣的環境下實在是難得。
  二是「彈丸」事件。有一次,孫登出外打獵,騎馬飛馳時,忽然一顆彈丸從他耳邊擦過。眾人大驚失色,迅速四周尋找兇手。恰好有一人手提彈弓正在四處瞄準,這批人就把此人綁了拖來見孫登。證據似乎確鑿,孫登的手下決定先將此人棒揍一頓,然後找棵樹吊死他。孫登叫人找到了從耳邊飛過的彈丸,又把那人所使用的彈丸放在一起比較,發現此人用的彈丸要遠遠小於那顆彈丸。於是,就把嚇得魂不附體的人放了。手下人說,即使不是此人所為,必有人要對殿下不利,還是殺一儆百的好。孫登卻說,國家有國家的法度,如果我以太子的身份將此人處死,那麼,我就是明知此人冤枉而濫殺。我不但犯了國家法度,還留下了罵名,一舉兩失,你們說,天下的百姓如果知道了這件事會怎麼想我和父皇呢?
  三是政治遺囑。孫登在臨死前給父親孫權留下了一份洋洋灑灑的千字文,後人普遍認為很有價值,不啻是份政治遺囑。今天我們主要探討的就是這份遺囑。其內容如下:
  孩兒不孝不賢,所以被上天懲罰而纏上重病。自我反省,實在無話可說。品行鄙陋,恐怕終要離父親而去了。我並不惋惜自己,只是一想到將離開父母,從此,人鬼殊途,永遠也不能再敬奉仰望宮禁,不能朝拜陛下王后,生時沒有為國家出一點力,死卻留給陛下沉重的憂傷,這才是我感到悲哀的地方啊。
  古人說,生死有命,長短在天。周晉、顏回都是智勇雙全的人才,尚且夭折,更何況是我愚昧鄙陋,活到今天,已經是上蒼對我不薄了。況且,我活著的時候是太子,死後還享受尊榮的地位,對於我來說,擁有的已經太多,我還有什麼可悲歎遺憾的呢?如今天下大事還沒有定局,流竄的賊寇還沒有處置,四海翹首以待,把命運繫在父親您身上。處境危險的人希望安全,處境動亂的人更是希望太平。希望父親能徹底忘掉我這個人,割捨普通百姓的情感,修煉黃老之術,專心保養精神,加進營養膳食,廣開神聖英明的思慮,以確立萬古不朽的功業,那麼,整個天下的百姓很幸運地有了靠山,我死而無憾了。
  父親不必為我的死難過,皇子孫和仁義孝順,聰明睿智,德行清明豐茂,應及早安排,從而讓天下百姓有所希望。大臣諸葛恪才能出眾,學識淵博,而且最為重要的是他的器量足以承擔佐助時政的職務。大臣張休、顧譚、謝景都很機敏,有見識,入則應該用為親近的心腹,出則可以成為堅利的爪牙。范慎、華融勇猛過人,氣節雄壯,確有國士之風。刁玄性情優柔且寬宏,並有道家風範,裴欽博聞強記,他的文采值得取用。蔣修、虞翻的志向氣節都很分明。這些臣子裡有的適宜任朝臣,有的可以任將帥,他們都通曉時政,熟悉法令,固守信用,堅持道義,具有威武不能屈的志向。他們在我身邊這麼多年來,我對他們的瞭解很深。所以,當初父親把他們安排在我身邊,我現在由衷地感到父親的苦心。
  我深切地考慮到,現在境外多事,戰爭不止,我們應該勉勵六軍將士,以謀求進取。軍隊是以人為群眾的,群眾則以財貨為寶貝。我私下聽說下面郡縣有不少地方荒蕪殘敗,百姓生活困苦,奸邪禍亂萌生,因此法令頻繁增加,刑法更加殘忍,我聽說治理政事要順從民意,法律政令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眼下確實有必要和將相大臣們仔細地選擇合乎時宜的政策,廣泛採納眾人的意見,對刑法加以寬緩、賦稅加以減輕,適當地取消一些勞役,從而讓百姓歸心。大臣陸遜對時政忠誠勤勉,獻身憂國,盡心為公,有不謀私利的氣節。諸葛謹、朱然、朱據、呂岱、張承、孫怡為國盡忠,通曉治國的體制。父親可以讓他們拿出有益於國家和百姓的辦法,除掉苛刻煩瑣的政策,愛護養育兵馬,安撫百姓。五到十年,必能讓遠方的人歡喜而來,近處的人更加盡心盡力。無刀兵之禍,統一天下便可指日可待。
  有人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中肯,不摻一絲虛假。所以,楚國公子貞臨死前,留下遺言對時政提出告誡,君子認為他忠誠,何況我孫登,還能閉口無言嗎?希望父親大人能留意聽取採納我的意見,孩兒也就可以含笑九泉了。
  孫登囑咐手下人,待自己死後將此信交給父親。當孫權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無語淚流。老年喪子已經很不幸了,更何況這個兒子非比尋常,他是自己一生的寄托。
  孫登死的消息傳出來後,豫章太守謝景無法克制自己悲傷的心情,竟然擅自去參加了孫登的喪禮,並向孫權請罪,請求免去他的太守之職。孫權告訴他,你跟太子多年,和其他官員不同。同時又派親近使者去慰問他,並告訴他,豫章太守一職沒有合適的人選,還是需要他來承擔。是時,吳國上下哀痛不已,作為父親的孫權更是以淚洗面多日。
  一位太子是死何以會引起孫權和眾多大臣與百姓的難以抑制的悲痛呢?皆由於在太子之位的二十多年裡,孫登上得孫權之歡心,下被天下百姓愛戴,中與朝中大臣和睦相處,其治理國家之能力,在大情小事上皆閃耀著一個明君之光芒。品德無二,能力無雙。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他將來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就連陳壽在點評孫登時也指出:「孫登居心所存,足為茂美之德。」可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那麼早地就離開了人世,離開了眾望所歸的那個皇帝之位。
  且不說孫登之死,留給孫權的悲痛與百姓的懷念,我們想僅就孫登遺囑中的一些含義用意極其啟發,做些粗淺探討。
  孫登留給孫權的千餘字遺囑裡,如果僅看字裡行間,大概的意思,無非是希望孫權注意身體,並妥善安置好曾經在自己身邊的大臣。但如果對當時的情況進行仔細分析,這份遺囑卻是通過孫登委婉的筆觸,對孫權當時的一些舉措的不認可和對時政形勢的精彩剖析。
  孫登遺囑的精髓內涵,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筆者學識有限,未必能夠看懂看透。但我還是堅持認為,孫登的遺囑不僅僅是他寫給父親的一份最後家書,而是臣子獻給皇帝的一份充滿政治期望、形勢把握、用人建議的真誠諫言。
  其一,遺囑表明了孫登憂國憂民的遺願。仔細讀孫登的遺囑,就會發現,他對整個國家的擔憂是多麼沉重,他對父親的種種舉措是多麼擔心。在他的遺囑中,我們讀到的是一個臣子對國家的無限盡忠之情,是一個兒子對父親無限敬愛與溫柔的告誡之意,更是一個未來皇帝對自己無法繼續承擔大任的深深懺悔。
  其二,遺囑體現了孫登坦言直諫的膽識。在孫登的遺囑裡,含蓄地表示了他對父親因猜疑而亂殺功臣的不滿與擔憂。因為幾年前,吳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史稱「呂壹事件」。呂壹靠溜鬚拍馬得到了孫權的重用,任命其為「校事」,又給了他「舉罪糾奸,纖介必聞,重以深案丑誣,毀短大臣」的權力,專拿江南豪族下手,且連尚書令顧雍、上大將軍陸遜也被他們咬上了,可謂權勢熏天。大臣與校事的矛盾,恰是豪族同皇權矛盾的曲折體現。當呂壹因污陷朱據被抓住罪證後,孫權即「亦覺悟,遂殺呂壹」以安慰大臣。雖然這件事情結束了,卻在諸多大臣心上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是故孫登在遺囑中力勸孫權修黃老之術,其用意是想讓父親以無為來治理國家,切莫再忠奸不分,濫殺無辜。
  其三,遺囑展示了孫登無私薦人的胸襟。在遺囑中,他從弟弟孫和開始,列舉了過去與他共事過的東宮屬官,希望父親能根據他們各自的才幹,分別予以重用,繼續信任他們,並特別懇請孫權凡事多徵求他們的意見,以天下百姓之心為重。如果真能如此,那麼十年之內,就會收到「遠者歸復,近者盡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的效果。孫登還在遺囑中對於當時吳國的刑法嚴酷、徭役紛繁等,建議孫權寬刑輕賦,以順民意。
  從上可以看出,孫登素來是關心時政並瞭解民情的,他臨終時對父親所上之言,可謂中規中矩,語重心長。孫權當時看了很是感動,並且也很認可。可惜的是,後來的事實卻證明,孫登的遺囑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孫權的昏庸導致了孫吳政權的崩潰。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