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車資訊] 旅.型.趣,M-BENZ CLA 45 AMG 4MATIC Shooting Break德國試駕(中)

旅.型.趣,M-BENZ CLA 45 AMG 4MATIC Shooting Break德國試駕(中)


雖說與NGCC車系同屬兄弟,底盤平台架構、動力乃至內裝鋪陳配備幾乎有八成以上相似度,縱使為前驅基礎的四輪驅動,且擁有超過350hp的強勁馬力,不過因配重更佳,動態表現可是同車系中最為靈活,當然操控樂趣指數也算是車系中最高。











話說CLA 45 AMG 4MATIC Shooting Brake的心臟與A45 AMG、CLA 45AMG等相同,為1991cc直列四缸燃油直噴渦輪增壓引擎,經過AMG調校後獲得同樣的輸出功率,也就是可爆發360hp/6000rpm馬力及45.9kgm/2250-5000rpm扭力,搭配AMG SPEEDSHIFT DCT運動化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系統下,雖然重達1615kg,就原廠提供的數據顯示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僅需4.7秒就能完成,受限於電子速限極速為250km/h,但千萬別以為具備性能就無法兼具經濟性,CLA 45 AMG 4MATIC Shooting Brake的油耗可是有著14.0-14.4km/L,且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61-165g/km,這對熱愛速度且又想節省荷包的人來說,確實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不過單看數據實在很難令我信服,對我來說充其量就是一款高性能旅行車,應該與其他NGCC兄弟的表現差不多,但在德國法蘭克福與CLA 45 AMG 4MATIC Shooting Brake相處後發現卻不是那麼一回事,它可是擁有自己的個性,樂趣和操控與其他兄弟可是截然不同。







既然要測試CLA 45 AMG 4MATIC Shooting Brake,自然不能只選擇高速公路,因此我自然要選擇可同時在市區、高速公路與山路的行程來試試,原以為啟動引擎會發出澎湃聲浪,但僅那瞬間的興奮後一切歸於平靜,於法蘭克福市區前進至高速公路之間,行經路面時的從方向盤、座椅即可感受到路面的震動,由於配置4MATIC四輪驅動系統及較長軸距,導致迴轉半徑達5.5m,因此在市區迴轉的靈活性並不算太高。進入高速公路後加速性驚人,大腳油門和貼背感成正比湧現,當我看著速度表一路從100km/h、140km/h到突破200km/h進入240km/h境界,CLA 45 AMG 4MATIC Shooting Brake就這樣穩穩地貼在地面上,風切聲雖然在130km/h左右才較明顯,但或許是多了截尾廂使得共鳴聲略大,但這都在可忍受的範圍內,畢竟已經以200km/h的高速巡航,換檔產生的聲浪讓我興奮都來不及了,誰還會顧得了這些「噪音」。以高速變換車道依舊保持平穩,車身也不會產生扭曲拉扯,基本上我可就安心地交給它盡情狂飆。轉進山路後是真正操駕測試的開始,然而天公不作美不僅起了個大霧能見度差,地面也濕滑只好作罷,不過在短暫的區段仍可感受到4MATIC的優異。



說到4MATIC,在正常行駛時會採較具經濟效益的前輪驅動模式,而當電腦偵測到需要後輪介入驅動、增加循跡性的同時,就會利用電動液壓多片式離合器將後軸差速器整合至驅動行列中,讓前後輪扭力分配比例達到50:50的效果,正因為如此我我能放膽在濕滑路面地飆;話雖如此,CLA 45 AMG 4MATIC Shooting Brake卻仍蘊藏前驅車轉向不足的特性,過彎偶爾有推頭現象發生,這時只得靠不斷修正方向盤維持在路線上,但整體來說轉向算是精準。此外,具備C舒適、S運動、M手排三模式的選擇設定,也都會讓引擎輸出時機、聲浪、轉速等有所不同,當然所呈現的樂趣也有差異。





不過懸吊部分並未如A45 AMG來得硬朗,反倒是稍微偏軟,因此在舒適性提升下卻也犧牲部分操控性,因此在過彎車身側傾角度略大,但依舊在可控制範圍內,當然整體也算是聽話,同時前後235/40R18輪胎、前麥弗遜/後四連桿懸吊等的配置可是都經過AMG精挑細選,故得以於操控和舒適之間取得平衡點,不會讓兩者產生太過或不及。





或許有人會認為A45 AMG應該更有樂趣,但以我個人的經驗是A45 AMG的反應太過神經質,也就是過度靈敏,像是不聽話難以駕馭的學齡前孩童,反觀CLA 45 AMG 4MATIC Shooting Brake就不同,屬於最聽老師話的幼稚園-小學階段,雖然活潑好動卻聽話,動態表現變得更沉穩,當然多了尾廂的配重也助於操控提升,只是若將它擺在台北交通擁塞地區,恐怕會令人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力,但換另個角度想,光待在車內享受其他用路人的注目禮,這倒也是高速疾駛所無法感受的樂趣。









10國年產120萬輛,TOYOTA新世代IMV計畫台灣不入列!


基於台灣市場規模過小,且本身的單月銷售量離千輛上有一大段距離,加上消費者的用車習慣改變,因此曾風光一時的商旅車光環似乎不再,連龍頭TOYOTA也決定放棄Innova,然而這並不代表原廠要跟著棄守該領域,基本上對於下一世代IMV,TOYOTA也提出更明確的方向,就是從2016年起將在全球10個國家,總年產能可達120萬輛規模,更重要的是佔比將達TOYOTA全球生產總量超過12.0﹪之多。


話說11年前TOYOTA為了強化東協與非洲等市場遂提出IMV計畫,並以同底盤衍生出貨卡、SUV與商旅車三種型態,最為台灣民眾所熟悉的Innova就是其中之一,歷經這些年來IMV計畫的車款於市場上相當成功,所以獲得TOYOTA的重視,所以原本僅在泰國、印度和印尼三個國家生產的IMV,如今也在新世代車型即將陸續到來,確定在2016年起增加至10國生產,總產能估計可達120萬輛以上,然而這10國中並沒有包含台灣,主要是台灣確定不再導入Innova國產化,而是將以新一代Sienna來取代Wish和Innova現有的位置。

根據所掌握的情報顯示,2015年5月將率先在泰國生產的新世代IMV,2015抵將調整產能,並在2016年增加泰國、印尼、印度以外的七國生產,就中長期來看總產能可達120萬輛以上,並佔2016年TOYOTA在全球總產量約12.7﹪,其重要性可見一般,正因為如此TOYOTA方會進行大手筆投資。然而為何台灣沒有納入這項計畫中?主要是Innova在本地的平均月銷售約500輛左右,相較於Yaris、Corolla等動輒上千輛的規模來看,可是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同時近年來台灣消費市場與社會經濟開始出現改變,傳統商旅車逐漸為SUV或者跨界所取代,自營商的需求也僅止於短程點對點,就車輛使用上是以小型且小排氣量商用(商旅)車居多,因此像Innova或者對手MITSUBISHI Zinger在銷售量上就大不如前。正因為諸多原因和評估下,使得Innova沒有後繼車可言,TOYOTA也就無法持續在台灣落實IMV計畫。

所以接下來TOYOTA將以TNGA的C、K、B三種底盤平台為基礎發展各種車型,加上具有120萬輛規模的IMV,就整體來說不僅總產量可維持在920-940萬輛之間,開發成本亦可降低許多。然而對TOYOTA來說,Innova在台灣年銷售最多約莫萬輛,就整體而言實屬小咖,如果捨棄並轉往其他規模更大市場發展,投資報酬率絕對會更好,因此非常殘念…台灣必須與IMV說bye bye了!









2015紐約車展搶先報:虎鼻水箱護罩新詮釋,KIA Optima改款首亮相


不得不說KIA在延攬重量級設計師Peter Schreyer擔任品牌首席設計師之後,以虎鼻水箱護罩為核心所設計的每款新車,在外型上都展現了絕佳的質感與運動風格。即便是在車長達4845mm的中型主管房車Optima上,Peter Schreyer也透過一體式頭燈造型與車側流暢的鍍鉻飾條賦予流暢的運動感。隨著KIA在2015日內瓦車展上發表Sportspace概念車,全新設計的車頭造型如今將應用在全新改款的Optima身上,讓這款兼具氣質與性能的中型房車更為精進。


KIA Sportspace Concept

與Sportspace概念車相較,Optima車頭最為明顯的連結莫過於大幅加寬的虎鼻水箱護罩,儘管基本造型不變,但更為細膩的設計質感完美詮釋中大型房車所應具有的氛圍,此外兩側相接壤的頭燈擺脫過去單調的矩形設計,以銳利的鷹眼造型呈現俐落視覺感受。前氣壩兩側進氣孔造型穩定中帶有運動化氣息,但取消舊款車型的矩陣式LED霧燈是較為可惜之處。

參照先前釋出的Optima設計草稿,修長的車身線條與車頂的鍍鉻飾條將會得到延續,車室空間也將會比起現行車款放大,並導入多項先進內裝配備,使得現行款略顯單調的內裝鋪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當然了大幅提升車室開闊感的全景式天窗在全新Optima身上也會得到保留。

動力方面預料將會保留現行動力單元,包括2.4L自然進氣汽油引擎、2.0L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不過因應市場不同也有機會導入全新的1.6L渦輪增壓動力,採Twin-Scroll雙渦流增壓引擎,最大馬力可達186hp/5500rpm、扭力則為27kgm/1500-4500rpm。另外歐洲市場也將會有1.7L CRDi柴油引擎可供選擇。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