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東漢名將馬援為何不入雲台二十八將?

東漢名將馬援為何不入雲台二十八將?

  東漢初名將馬援,論戰功、數政績、憑操守,完全可以作為開國勳臣之一,受東漢王朝的表彰和封賞。然而東漢明帝命人畫的雲台閣中興二十八將畫像中,沒有他的像。不但如此,他還因讒人陷害,身後受謗蒙冤。這是為什麼呢?
  公元25年劉秀做了東漢開國皇帝後,並沒有傚法他的老祖宗漢高祖劉邦,狡兔死,走狗烹屠戮開國功臣,而是對他們論功行賞,令其頤養天年。劉秀死後,其四子漢明帝劉莊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繼續推行對功臣的優待政策,不僅從開國元勳中選出了號稱「二十八宿」的二十八位功臣,還命人為他們畫像,並放置在洛陽南宮的雲台閣裡,以示表彰和感念。
  出人意料的是,先後任隴西太守、伏波將軍,爵封新息侯,無論戰功、政績還是操守在東漢初都屈指可數的馬援,不但沒有進入雲台閣中興名臣畫像之列,反而因讒臣陷害,死後蒙受冤誣。對此,當時就有人百思不得其解。據《後漢書》記載,東平王劉蒼看了雲台閣二十八功臣畫像後問漢明帝:「何故不畫伏波將軍像?」明帝笑而不答。明帝的這種態度,可就讓人納悶了。
  馬援是扶風茂林(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其祖上本不姓馬,先祖趙奢為戰國時代趙國將領,趙惠文王因其功績卓著及善於駕馭馬匹,特賜爵號「馬服君」。於是,趙奢的子孫便以「馬」為姓。《東觀漢記》說,馬援身高七尺五寸(按出土的東漢銅尺計算,合今一米七七),「容貌如畫」,是一位身材高大、面目俊美的大帥哥。其人足智多謀,且口才特好。皇帝召見他,他對答如流。他給皇太子、諸王講故事,皇太子、諸王都聽得入了神。
  馬援12歲喪父。他有三個哥哥,大哥當河南太守,二哥、三哥都在京城為吏。哥哥為他請了老師,教他讀《齊詩》。他不習慣老師一字一句解釋課文的死板的教學方法,向哥哥提出,要到社會上闖蕩一番。哥哥很支持他,大哥馬況鼓勵他說:「你會是大才,但要晚成。」。馬援不依賴哥哥,而是小小年紀就去了邊郡,以放牧為生。後來他發達了,管著幾百戶人家,有牛羊數千頭,谷數萬斛。他曾說:「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又說:人發了財,貴在能救助他人,否則就是「守錢虜」(守財奴)。他散盡自己的錢財,分給弟兄朋友們,並且毫不惋惜。後來躋升高位,他常勸誡一些官員:「凡人為貴,當使能賤。」就是說,富貴日子能過,貧賤的日子也應當能過。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馬援先是依附割據隴西的隗囂,後見隗囂難有作為,而劉秀寬宏大度,有漢高祖氣度,乃脫離隗囂,投奔劉秀。劉秀征隗囂時,召諸將討論方略,諸將議論紛紛,多猶豫不決,認為帝王之師行動應當持重,不宜深入險阻。劉秀把馬援召來,告訴他諸將的意見,馬援力排眾議,主張毫不遲疑地發起進攻。他說:隗囂手下將帥已經離心離德,我軍乘此機會發動攻擊,有必勝的把握。他又「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即用米做成軍用地形圖(現在叫沙盤),指著它講解山川地形、敵我形勢及我軍進攻路線。馬援的方略為劉秀所採納,軍隊發起進攻,把隗囂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
  馬援胸有韜略,常常參與軍事決策。《後漢書》說:「(馬援)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論兵,與我意合』,每有所謀,未嘗不用。」在軍事上,光武帝對他言聽計從,十分倚重。馬援又先後率軍平定西羌、遠征交趾、出兵邊塞、平亂武陵,為華夏版圖的統一,為東漢政權的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