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觀點投書:民主自由是馬習會重要原則

觀點投書:民主自由是馬習會重要原則

作者蘇穩中 | 風傳媒 – 2015年11月5日 上午5:50

台灣總統馬英九將出訪新加坡與同時在星國國是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極可能舉行馬習會,震撼國際,臺灣人民也突然驚呆。
馬英九與習近平如果真的見面,會是整個現代史的重要紀事,馬英九要跟習談甚麼話題仍眾說紛紜,筆者認為馬應該與習談中國的民主自由。
馬曾向中共多次釋放關心中國民主自由的言論可見歷年來馬英九的紀念六四周年談話。筆者僅節錄馬英九對中國六四事件25週年談話部分內文強調這次馬習會中馬英九應向習近平強烈表達台灣關心中國民主自由發展。
文章中,馬英九在開頭就破題強調民主在當前的中國生根是好的時刻:「中華民族的民主法治之路,為何總是漫長曲折?但隨著世局變遷,我開始審慎樂觀,如果民主法治真有機會在中國大陸生根,當前似乎是好的時刻。」
其後馬英九在文章呼籲中共應儘速平反六四事件,認為平反六四是中國大陸實現民主的大前提。他明白指出:「1989年的六四事件卻讓我們看到,在五四運動整整70年之後,中國人爭取自由民主還需要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面對這樣巨大的歷史傷痛,我衷心希望大陸當局能認真思考,儘速平反,確保永遠不再發生這樣的悲劇。」
國家沒有民主就得付出高昂的代價,馬英九認為,良好的民主法治,是最能化解社會衝突的制度。他舉出台灣實現民主經驗為例,強調民主是一種文明生活方式,試圖論證民主的優越性。
「台灣從解嚴至今27年,各種爭議或抗議不時發生,但我們社會愈來愈能夠容忍甚至接受各種不同意見帶來的對話及反思。健全的民主憲政體制總是能讓各種意見充分呈現,在互動、溝通甚至衝突的過程中,其實也化解、調和了各種更極端的衝突與分裂。台灣經驗的啟示是:只有堅持真正民主與法治,才能夠及時抒解社會的焦慮,及時回應人民的訴求,獲得廣大人民長久、穩定的支持。」
「同時,『容忍歧見,服從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理念,在台灣已經融入人民生活。因為民主不只是一種政治制度,也是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
台灣經濟起飛後民主發展,馬英九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達「列強」行列,以台灣解嚴前後的人均生產毛額當作例子,以中國的人均生產毛額數據來看,中國人民也有足夠資格擁有民主政治環境。他說:「(中國)實質上也已經進入「列強」行列。大陸人民目前(2013)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6747美元),已超過台灣1987年解嚴那時的水準(5291美元)。而大陸人民的教育水準與現代化程度,絕對有資格擁有一個言論自由的環境,獨立公正的司法、與依法行政、保障人權的政府。」
馬英九從中國經濟條件論證民主政治足以發展,而首要步驟是善待中國異議人士,而台灣人才看見民主在中國是玩真的。他認為:「大陸當局如能容忍歧見,不但可提升當權者的高度與正當性,更是對台灣釋出一項明確的訊息─大陸的政治改革是認真的!」他指出台灣人心中對中國政府長期的刻板印象是一黨專制與打壓異議人士,中國領導人如果不改變此制度,台灣人恐怕難以扭轉此刻板印象。
馬英九在文章最後語重心長地提醒,希望看到中共更多落實民主法治與人權保障的行動出現,他明確表示對岸當局應要有魄力致力政改:「寄望今日的大陸當局,能夠拿出30年來推動經濟改革同樣的魄力,致力於政治改革,為大陸的民主法治開創新局。」
馬英九這篇《「六四」25週年省思》對中國六四事件25週年談話發表於2013年,明顯寫給當時剛就任中國國家主席的習近平看。馬英九特別在文章提到「平反」的重要性,主要是因為習近平父親習仲勳在文革過程中受到當局迫害,習仲勳因被構陷成為文革「異議人士」,而後被鄧小平予以「平反」,馬英九可能認為習近平或能感同身受當前異議人士的平反問題。而後在六四事件中,習仲勳同情民主訴求,強烈反對出兵鎮壓學生,因為習仲勳對民主看法有別於其它中共高層,這也許是馬英九對習近平在政治改革上可能有所作為才發出這篇措辭強烈的六四省思,藉此想給習近平一個訊息,兩岸關係有進展,中國民主才是關鍵。
筆者認為馬英九應該攜帶著這份《「六四」25週年省思》的文件去新加坡、或以這份文件作為馬習會談話的重要原則,並向中國政府清楚表達台灣人民對中國民主的深切期待。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https://tw.news.yahoo.com/%E8%A7%80%E9%BB%9E%E6%8A%95%E6%9B%B8-%E6%B0%91%E4%B8%BB%E8%87%AA%E7%94%B1%E6%98%AF%E9%A6%AC%E7%BF%92%E6%9C%83%E9%87%8D%E8%A6%81%E5%8E%9F%E5%89%87-215000791.html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