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趙雲是官場鬥爭的犧牲品

趙雲是官場鬥爭的犧牲品

  我們先從五虎上將入手。趙雲雖然也是五虎之一,威名顯赫,但是為什麼他的官品就一直升不上去,他的官階和他的威名是如此的不相稱,最後到死,也才追封了一個三品官銜?其他四虎在世的時候,早已是一品大員了。這點微小的疑問,書上沒有解釋,但是這個問題,真的很微妙。雖然史料證明,歷史上是沒有五虎上將之說的,但是事實上,趙雲和魏延一直都受排擠。
  大家可以想想。每次諸葛亮軍師在排兵布將的時候,哪次玩命的死戰不是他們去幹的呢?為什麼魏延,趙雲就一直不能上位呢?這也許只能用一個假設來推測這種情況。那就是他們是劉備和諸葛亮鬥爭中的犧牲品。我們先說趙雲,趙雲的出身不好,先投公孫讚,再落草為寇,最後才投奔劉備。所謂的出生論。我覺得不對,劉備本人也是投了這個投那個的人,自己本人也是個做小生意出身的人,以劉備的豁達,是不會計較出身的。況且英雄莫問出身。這是天理。
  還有一種看法是趙雲太過於耿直,劉備發大軍討伐孫權,趙雲唱了反調。惹劉備不高興。但是大家不要把時間弄混淆了,五虎上將的官階在前,劉備討伐孫權在後。這就說明,劉備不喜歡趙雲是在前的。趙雲世之猛將。三國中唯一不敗的將軍。當然除了姜維。那場戰役,其實也不能算趙雲敗,只能當打和。長板坡上,七進七出,視曹軍百萬之眾為無物。又救了後主劉禪。理論上講,他應該最得劉氏家族喜歡才對。為什麼?就算劉備不喜歡,後主掌權後也完全忘記了他這個救命恩人,最後在諸葛亮的堅持下,才封給趙雲一個五品官。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想說的是,趙雲是個人才,但是不懂為官之道。他的悲劇,和一個人有莫大的聯繫。而這個人,就是諸葛亮。我們先來看看,劉備此人。劉備給人的感覺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可惜的是,我覺得不是。我覺得劉備應該算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梟雄。有事可以佐證。白馬將軍馬超投奔劉備之初,對劉備沒大沒小。劉備的確沒說什麼。但是關羽和張飛看不過眼了。一致決定要讓馬超明白尊卑道理,所以才有了,某次馬超見劉備時,關羽,張飛站劉備身後,嚇唬馬超之事。試問,這事劉備當真不知道麼?這說明了劉備的虛。
  還有事可以佐證,當年呂布轅門射戢,救了劉備一命。為何白門樓上,曹操詢問劉備對呂布的看法,劉備毫不留情的給呂布致命一刀,從而讓曹操下了殺掉呂布的決心。這說明了劉備的狠。虛和狠,是一個梟雄必備的素質,劉備身上都有。人是會變化的。不排除,劉備當年流亡江湖的時候,他是真的平易近人。但是此時不是彼時了,皇叔畢竟是皇叔,有了地盤,當然需要尊嚴了。
  我想說的意思是,劉備絕對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是個忠厚之人。昔年曹公煮酒論英雄時,能入他法眼的,僅劉備一人。能說,劉備本人不厲害麼?諸葛亮之於劉備,我覺得可以打個比方來形容。比之於馬桶和人。人都需要馬桶,但是絕對談不上多愛馬桶。馬桶是必需品,諸葛亮,之於劉備,也是必需品。
  劉備和諸葛亮的面和心不和,我想應該之於皇叔得到荊洲後。前期,劉備沒有地盤,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操盤理想和思路。前期,在於奪地盤,需要諸葛亮來為他打地盤。他對於諸葛亮,我想應該是發自肺腑的尊重。我們再來反觀諸葛亮先生。諸葛亮先生也應該算是成名較早的人。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諸葛亮應該比劉備小二十歲左右。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候,不過二十六歲左右。
  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的確有才,是個天才人物。但是大家別忘記了,他也是人,也有人的弱點。我覺得,好大喜功,應該是諸葛亮的致命缺點。雖然諸葛亮先生特別會掩飾。但是三國書籍裡,還是隱約透露出,諸葛亮先生的功利色彩。其實最看得起趙雲的人,不是劉備,而是諸葛亮。當然劉備絕對不是看不起趙雲。只是後期有點恨烏及屋罷了。劉備的心態其實很複雜,也很矛盾。
  記得趙雲投奔劉備之初,劉備喜極而泣。應該說,劉備對於趙雲的到來,是由衷的高興和開心的。但是為何,過了幾年後,劉備開始反感趙雲了呢?只能說,趙雲和諸葛亮走得太近了。大家再仔細回憶,每當諸葛亮覺得,那場戰爭必須萬無一失的時候,那次不是趙雲出馬的呢?其實諸葛亮也有他的苦惱。劉備手下,能打的將領並不多,在當時的情況下。能打的,只有幾人,不外乎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
  關羽喜歡奉承話,之於孔明。不過是看劉備面子,沒有公開和孔明翻臉罷了。要讓孔明指揮關羽,服服貼貼的話,基本不可能。張飛,本來就不服孔明,如果沒有劉備在的話,孔明想指揮張飛,只是一句空話。魏延,孔明一直都不順眼。現在只剩下趙雲了。趙雲的確是好,勤勤懇懇的老黃牛。從不發怨言。指哪打哪。
  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才導致了他的悲劇。也就是人們長說的,出死力氣幹活,但是得不到應有的待遇這種人。趙雲辦事,一向讓人放心。劉備放心,孔明也放心。劉備之於孔明,不過是利用罷了。所謂的白帝城托孤,更是劉備兵行險招。以名這個大繩,緊緊的套住了孔明。從這件事情上看,劉備之才,不在孔明之下。孔明的才表現在軍事上,而劉備在於控制人心上。
  劉備最後托孤的話,很有意思。如果劉禪能力夠,就輔佐他,如果不夠,就代替他。看上去,是如何的胸襟廣闊,是如何的灑脫。江山都可以隨便送人。但是以孔明的精明,他能聽不出這裡面的凶險麼?孔明和劉備一樣,都是打著光復漢朝的旗幟聚集人馬的人。對名聲看得極重。如果孔明代替了劉禪,那麼試問,他和曹丕又有什麼區別。一樣的亂臣賊子。孔明能不想到這些麼,這才有孔明的汗如雨下,戰戰兢兢!
  孔明一直任軍師職,虛職。這就是劉備的高明之處,軍權都是抓在自己手裡的,孔明,只能出出主意而已。劉備的態度非常的簡單,孔明在軍事上的建議,照單全收。這樣既給足了孔明的面子,又沒有把軍權放給孔明。同樣的效果,也可以讓孔明死心塌地。
  我們再來說說另一個重要的天才人物。龐統。也許是命運,一山不容二虎。龐統也許是三國裡,唯一能和孔明抗衡的人物。但是,龐統的命不好,天生就長得沒孔明帥。說話又刻薄。所以他一直非常的懷才不遇。我們來回顧一下,龐統是怎麼進入劉備的核心高層的過程。剛開始,龐統只是去當了個小縣官。是張飛做了他的墊腳石。試問孔明在張飛眼裡,都是一般,怎麼張飛去了一趟這個縣,馬上就跑回去找劉備,替龐統鳴不平了呢?這個原因,只能說是龐統做的事情,讓張飛徹底的心服口服了。
  試想整個三國歲月裡。能讓張飛心服口服的人,除了龐統,還有誰呢?這個問題只能證明,龐統的確有真才實料。我說劉備和孔明的不和,龐統的事也可以佐證。劉備攻蜀,放著個經驗豐富的正軍師孔明不用,為何要帶著個沒有一點實戰經驗的副軍師龐統走呢?這個問題,應該是多解的。劉備認為,如果此戰帶著龐統,可以近距離觀察龐統的統帥和策劃能力。也許將來能分解一點孔明在軍中的影響力。
  龐統認為,此戰事關他投奔劉備的第一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一個絕好平台。也是在孔明面前,證明自己能力的一個機會。孔明認為,龐統剛來,需要這場戰爭來證明他自己。何況孔明心裡也很清楚,劉備對他的若即若離,他明白就憑他的一己之力,是絕對改變不了劉備的決心的。我們可以判斷出,孔明很早以前一定認識龐統的,其實孔明也有私心。連上帝都有私心,何況人呢?
  孔明對龐統,既愛又恨。以孔明的性格,做不出來,派人暗殺龐統,滅龐統於搖籃裡的事情,同時他高度重視龐統,因為他知道,三國歲月裡,只有龐統,是他的對手,是他唯一沒有把握能打贏的人。他一方面,很怕龐統投奔曹操或則孫權,這樣他就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一方面,他心裡並不希望龐統來到劉備身邊,龐統是個人物,以劉備的嗅覺,很快就會重視起龐統來。這樣孔明在劉備勢力中的最重要地位,很快就會下滑的。所以才有孔明赤壁之戰時,走馬觀花的給龐統一封推薦函。
  我想我能明白孔明為什麼這麼做。龐統有才,是個驕傲的人。一般驕傲的人,都不需要人推薦的,說孔明小氣,正是他對龐統耍了手段。他見龐統,只是走馬觀花,做做樣子,如果他真心要拉龐統進劉備軍團,他定會再次拜訪。再不濟,他也會告訴劉備,龐統在江東的消息。劉備沒有聽說過龐統,但是絕對聽說過「鳳雛」。既然當時劉備請孔明,有三顧茅廬的誠意,對鳳雛,我估計他也不會差很多吧。孔明此計,正是堵住了龐統的出路。利用了龐統的自尊心和面子心!
  龐統,是看不上曹操的。曹操已經是賊子了。這些文化人,個個把自己的名聲看得比命重,誰會去幫助一個亂臣賊子呢?孫權,龐統心裡太有數了,孫權是家族模式,龐統沒背景,進去了,無非是個普通文官,不能施展他的拳腳和抱負。所以龐統,最後還是決定拉下面子,投奔劉備。我覺得,他當時應該是,欲與孔明一教長短的心態。
  劉備要用龐統,龐統自己要去,孔明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大家都喜歡。人們喜歡形容會做人的人為八面玲瓏,我覺得孔明就是這個代表。可惜的是,龐統是天要收他,仗還沒打場,就中了埋伏。掛了。劉備,當時的確很悲傷。能平衡孔明勢力的唯一人選沒了。孔明,我想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眼中釘沒了。憂的是,龐統畢竟是個人物,孔明,龐統都是英雄,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我想孔明得知龐統殞命的時候,放聲大哭,定是真假參半。
  趙雲的命運,和孔明緊緊的聯繫到了一起。趙雲是發自肺腑的佩服孔明。不過孔明也的確值得人佩服的。一堆亂石,就可以困得東吳幾萬兵馬動彈不得。很是高人。趙雲的悲哀,在於不懂政治,不懂在官場上和人保持距離。我相信趙雲是忠於劉備的,也是忠於孔明的。我也相信,孔明是沒有反叛之心的。但是他的光芒太耀眼,已經遮住了劉備的光芒。
  歷史證明,功高蓋主,結局一般都是非常的慘。應該說,孔明的確很有眼光,劉備的確很仁慈,他沒有玩卸磨殺驢,兔死狗烹的殘酷手段,比之他的祖先,劉邦,不知道厚道到什麼地步去了。趙雲只是愚忠。所以注定了,只能幹苦力活。我很同情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