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清代揚州八大鹽商都有誰?

清代揚州八大鹽商都有誰?

  揚州,古稱廣陵,是禹貢九州之一。運河、長江交匯於揚州,在海運、鐵路尚未興盛之時,揚州成為交通樞紐。隋唐以來,揚州一直是中國經濟文化中心之一,享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之盛譽。揚州的繁華,主要得益於鹽務,乾隆年間,揚州的鹽業達到了最為鼎盛的時期,此時揚州出現了最為出名的八位鹽商,合稱「揚州八大鹽商」,那麼清代揚州的八大鹽商都有誰呢?
  揚州的繁華,主要得益於鹽運和漕運事業的興盛。揚州濱臨東海兩淮地區,素來為中國食鹽的重要產地。乾隆年間,揚州的鹽業達到了最為鼎盛的時期,壟斷整個兩淮地區鹽務的八大總商齊集揚州,而大小鹽商寄居揚州的部下有幾十萬。這些鹽商利用對鹽業的壟斷,迅速積累起雄厚的資本,以至於出現了向江春「一夜造白塔」這樣的奢華景象,連乾隆皇帝都感歎揚州的鹽商富甲天下。
  「江春是揚州文化史上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可以說他集官人、商人、文人於一身。」據文史專家韋明鏵介紹,江春起初是有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的念頭,於是他拜金壇名儒王步青為師,但是卻屢試不第。他一怒之下,才投身鹽業的。「後來他在鹽業如魚得水,最終成為清代顯赫的大鹽商,並被封為揚州八大鹽總之一,是乾隆朝揚州總商之首。」
  江春本是安徽歙縣人,後來客居揚州,並且一躍成為揚州鹽業的徽商巨富,被封為清乾隆時期「兩淮八大總商」之首。「一方面,他利用雄厚的財力,在乾隆六下江南的時候大建名園;另一方面,他廣交天下文士,當時的名士杭世駿、戴震、鄭板橋、金農等都與他有交往,他的康山草堂與馬曰琯的小玲瓏山館齊名,都是文人墨客聚會的好地方。」韋明鏵告訴記者,江春在與文人雅士交往的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名士學者的美譽。「在士農工商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商人的地位一直很低,江春通過與上層文人的交往,也讓他自己不至於淪為鄙俗鹽商之流。」
  除了富甲天下的江春,揚州歷史上還有過另外七位鹽商,他們一起被稱為清代揚州「八大鹽商」。
  清代的鹽商對於揚州的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進作用,是一個聲名顯赫的政治經濟軍團。鹽商由於壟斷鹽源,左右鹽價,從中獲利,所以收益頗豐。當時揚州一帶的鹽商,「富者以千萬計」,文史專家介紹,在當時的揚州,鹽商的財產在100萬兩銀子以下的都不入流,只能算是「小商人」。可見揚州的鹽商之富。
  正是由於鹽商家財萬貫,由此滋長了奢侈之風。據介紹,身為八大總商之一的黃均泰,在家裡養了一百多隻雞,普通人家養雞都是用稻穀,而黃均泰卻用人參等名貴的補品養雞,養出來的雞他自己不吃,只吃雞生出來的蛋。「他每天早上先吃燕窩,喝參湯,然後再吃這種母雞生的蛋兩枚。」文史專家介紹,在鹽商的推動下,揚州美食愈發精緻,名揚天下。
  「揚州二馬」是指清代揚州的鹽商馬曰琯和馬曰璐兩位兄弟。兩兄弟本是祁門人,後來僑居揚州,經營鹽業有道,最終成為揚州著名的鹽商巨富。據了解,馬氏兄弟發跡以後,捐資開揚州溝渠,設義渡,造救生船,造福揚州百姓,其慷慨好義的名聲遠為傳播,人稱「揚州二馬」。「馬氏兄弟既是大鹽商,又是清代著名的藏書家和詩人。」雍正年間,馬氏兄弟在揚州建造了一處園林,名為「街南書屋」,即今天的揚州名園「個園」。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每次巡幸揚州,都要到二馬兄弟的園林去游賞一番。
  揚州憑借兩淮鹽業發家,揚州也因此一躍成為了全國商業重鎮。這些富商巨賈裡面,較早出名的就有程之韺,他承接父業,出任總商20年,最大的功績是組織鹽商捐輸金錢,支持清廷平定了以吳三桂為首造反的「三藩之亂」。
  汪應庚,被譽為18世紀上半葉最具影響力的總商,以大力推動救濟災害及促使寡婦守節等公共事業而聞名。
  黃至筠原籍浙江,因經營兩淮鹽業,而著籍揚州府甘泉縣,清嘉道年間為八大鹽商之一。嘉慶初年,朝廷因軍費開支增大,水災急需處理,財政日益困難。黃至筠急朝廷之所急,前後捐資數十萬兩白銀,清廷因此賜他「鹽運使」的榮譽官銜。
  鮑志道11歲的時候因家道中落棄學去鄱陽學會計。數年後轉浙江、江蘇經營鹽業。20歲後成為鹽運商,並以「資重引多」出任兩淮總商20年。
  「八」或為約數?或為民間俗稱,官方並無明確記載據文史專家朱福烓介紹,自程之韺到江春,再到黃至筠,前後大約150年間,揚州鹽業總商世家迭出,各領風騷,歷來有所謂「八大總商」,或「三十總商」之說。但到底是哪八家,無論是官方史籍,還是民間野史筆記,都無明確說法,可能只是民間俗稱。只能解釋為,這些數字只是傳統習慣上的約數而已。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