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牙齒矯正十個誤區

牙齒矯正十個誤區

牙齒不齊是許多人的心頭病,不僅影響美觀,可能還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牙齒矯正是解決牙齒不齊等問題的最直接有效方法,不過許多人對牙齒矯正的認識存在誤區。
本期,借北京城市廣播《我愛問醫生》欄目,帶大家看看對於牙齒矯正的認識誤區,您中了幾條?

誤區一:矯正只是為了美觀。
很多年輕人矯正是為了改善牙齒甚至容貌美觀,但矯正的功效不僅限於此。
多數中老年人尋求矯正的目的是健康和牙齒功能。整齊的牙齒更易被清潔,
有利於牙齒和牙周組織健康,矯正後獲得理想的咬合關係,改善咀嚼功能。
完美的矯正是健康、功能、美觀和長期穩定的和諧統一。

誤區二:年齡大了不能矯正。
牙齒移動是生命體內都會存在的骨改建過程,因此牙齒矯正老少皆宜。
但不同個體存在的問題不一樣,開始矯正的時機也不盡相同。
下至三四歲的孩子,上至八九十歲的老人,都有可能成為矯正牙齒的目標人群。
是否可以矯正、是否需要矯正,應從專業的正畸醫師處尋求答案。

誤區三:牙齒矯正後會鬆動。
牙齒本身也不可能一輩子待在原地不動,而是處於穩定與移動的平衡中。
矯正就是通過外力暫時打破這個平衡,為牙齒“搬家”。
矯正產生的骨改建帶來牙齒生理性移動,在移動過程中暫時有一定程度的鬆動很正常。
當牙齒移動到新的位置上,自然又回歸到平衡中,重新穩定下來。

誤區四:牙齒矯正,老了會掉牙。
很多人認為“老掉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其實不然,
健康的牙齒應伴隨人終生。目前在我國,牙周炎已成為成年人牙齒缺失的首要原因,
所謂“老掉牙”主要是因為牙周炎導致牙齒鬆動脫落,
而牙周炎的關鍵致病因素是口腔菌斑微生物,是否罹患牙周炎與是否做矯正無關。

誤區五:矯正牙齒一定很疼。
對疼痛的畏懼使很多人不敢矯正,其實矯正牙齒並不可怕,矯正戴的牙箍並非“緊箍咒”。
現今矯治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傾向於輕力矯治,很多技術可以提供安全舒適的矯正,
讓患者感覺不到疼痛或僅有輕微不適。治療中,牙齒受力感覺酸脹和咬合無力也是暫時現象,
偶爾會有黏膜潰瘍產生的疼痛,一般均可耐受。

誤區六:矯正只能戴牙套,影響美觀。
如今,矯正牙齒的方法靈活多樣。目前的主流技術是粘在牙齒上患者無法取下的固定矯治器即俗稱的牙套,
包括金屬材質的鋼牙套和接近牙色的美觀陶瓷牙套。此外,
還有放在牙齒內側的舌側矯治和患者可自由摘戴的無托槽隱形矯治,
對美觀均不產生影響。患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選擇。

誤區七:嚴重的牙周炎不能矯正。
嚴重的牙周炎常有明顯的病理性牙移位或鬆動,但牙齒矯正同時也是在治療牙周病,
施以生物限度內的矯治非但不會使牙周病惡化,反而會改善病情。
未經治療或控制的牙周炎不能矯正,但穩定的牙周炎可以。

誤區八:牙齒矯正只能解決牙齒問題。
矯正可以改變牙齒的位置,正所謂“唇齒相依”,矯正牙齒能改變嘴唇的前後位置,
帶來軟組織側貌突度的變化。此外,唇齒關係的變化還可以帶來微笑美學的變化。
所以,牙齒矯正不單能解決牙齒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會帶來容貌美。

誤區九:牙齒矯正影響孩子成長發育。
有些家長擔心矯正期間很多飲食會受到禁忌,繼而會影響孩子發育。
但實際上,牙齒矯正對飲食沒有絕對禁忌,關鍵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矯正是牙槽骨改建的過程,治療結果會與上下頜骨的生長發育有關,
但矯正本身不會影響兒童身高的生長。

誤區十:成年人沒必要矯正牙齒,因為會反彈。
牙齒矯正結束在一段時間後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複發,但複發與否和矯正開始的年齡無關。
實際上,青春期生長發育對矯正穩定性的影響更不容忽視。複發不可避免,
在臨床上專業的正畸醫師會通過多種方法減輕複發的程度。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