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公共事務] 電爆官員,就是有戰力的好立委?

電爆官員,就是有戰力的好立委?

新國會開議了,觀察社群媒體當中的30歲上下年輕選民,可以發現他們瘋傳某些明星立委在質詢台上「電爆官員」的文章。電爆官員,似乎成為年輕選民衡量立法委員問政表現的指標,但,這樣妥當嗎?

部分年輕選民擁戴的部分戰將型新科立委,問政表現恐怕是「犀利有餘,理性不足」。

國家事務牽涉的範圍極廣,好的質詢,必須是一個「生態系」的質詢

以企業界抨擊甚巨的「產學落差」來說,立委若是要質詢,不只是經濟部官員要出席,教育部官員更不可少。

此外,國與國之間的經貿協議,若是效益不如預期,此時立委痛批政府誇大經貿協議的效益,也是見樹不見林,因為,還必須納入全球經濟衰退、個別產業景氣消長的因素,整體看才會客觀、務實。

立委若是抱著「興師問罪」的態度質詢,就很容易增加出錯的風險。面對官員,監督是必要的,但引導施政,立委又做到多少?更別提什麼是「質詢禮節」

另一方面,今天質詢的是水的議題,來的都是水官員,立委卻硬要質詢電的事情,這要說立委有創意還是徒增虛耗?

至於提案修法或立法,立委提案得多,但最後三讀通過者少,這也未必是虎頭蛇尾。一個立法過程之一,必須經過召開公聽會等流程,一樣必須匯聚整個涉及的生態系族群,正反雙方充分溝通、折衝、進行政治談判(條件交換),才能有結論。

以振興經濟為例,只重視「分配」也是不夠的,「創富」擺到哪去了呢?立委想要修法,點火民間投資,祭出降稅、免稅等誘因,但財政部官員擔心出現稅損缺口,又意見不合,開始進行協商的車輪戰。

這一切一切牽涉「生態系」的國事運作,非常考驗一個立委的專業能力,以及協調過程中的耐力。

回到這些本質來看,如果年輕選民衡量一個立委問政表現的指標,只是如此淺碟的「電爆官員」,這無益於台灣的國會生態與公民社會邁向更成熟

來源:NOWnews
--------------------------------

如果說,新一代的民意代表標準
只是為了選立法委員等民意代表出來當作情緒的出口

那麼只不過是從以前的『打架國會』轉變成『冰得啦國會
說,每個人都很會說,甚至連雞排妹都可以來評論國家官員適不適任,困難嗎?

可是困難的,是在遇到實際業務上,方方面面需要協調的部分
很多東西是民眾看不到的,民眾最後看到的都是結果,只看速成
所以有人說暗通款取、某某部會都在擺爛


在我看來,只不過鄉民、鍵盤高手的個人之見而已

所以立法委員就開始表演、符合這些鍵盤高手心目中的期待,他們不問如何引導、解決問題,只是上演一場又一場貌似『專業』的『質詢』大戲,反正一切推給政府
好不熱鬧,可是選民真正得到了甚麼?

核四運不運轉?電費只漲不降、經貿困境還是要面對

台灣選民要認清的是,這是社會公民都要面臨的
究竟我們是要沉溺於當下情緒的出口?還是真正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呢?
斬除一切罪惡!!天地任我行!!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