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孫權亂世中成長起來的權謀王者

孫權亂世中成長起來的權謀王者

拜高希希的搞笑劇《新三國》所賜,千百年來被文人墨客稱讚的孫仲謀,如今以「渣權」的名號響亮。然而我們仔細翻看史書,才發現父親兄長早亡、十八歲繼承大業的年輕人,實在太不容易了。十五而立、為孫策出謀劃策什麼的,這裡不多說。先來說說孫權被污蔑最嚴重的一件事情謀殺親兄孫策。
  我敢打賭這件事近幾年如此火爆,也是拜了張博面癱演技的影響。大部分持此論點的無非這麼幾條:
   1、孫策怎麼會被幾個刺客就能殺掉呢?
   2、孫策死了孫權和他的勢力就迫不及待地即位。
  第一點是典型的沒讀史書,在中國古代堪稱馬戲團的職業就是刺客,各種地方鑽各種地方潛伏。大名鼎鼎的春秋戰國時期,不就是有一個能人潛伏進敵軍主帥的營帳裡偷走枕頭的事嗎?聶政刺韓相更是足以把荊軻羞愧而死。就算在三國時期,曹魏也派遣韓龍刺殺鮮卑軻比能全身而退呢。刺客能幹掉上層領導的事情,不必驚奇。更何況還存在著許貢門客以多欺少的情況呢。
  第二點就是純粹的小說看多了:因為在孫策死的時候孫權幾乎沒有勢力可言!當時孫策受傷、周瑜不在,張昭等人都看好和孫策同樣英勇的三弟孫翊,壓根不搭理孫權,真正看好孫權的只有孫策。孫策死了,孫權的危險也沒有結束,自古以來群臣逼宮那是多如牛毛,這時候大家來一場群起擁護孫翊的手段的話孫權就玩完了。還好張昭和周瑜都遵從孫策遺命,忠心擁護孫權即位,孫權才化險為夷的。所以別說什麼孫權勢力了,人家即位得險象環生還迫不及待個啥。
  看到這裡有人或許會說:「好吧看來孫權的確沒有謀殺親兄,但他不如孫策那麼能打總是事實吧?」
  官渡之前曹操就「好鬥」地去惹袁紹的話,那就沒有魏武帝的謚號了。劉備在徐州汝南時老是好鬥,去和曹操打,結果被虐了一遍又一遍,過街老鼠一樣地跑到劉表那裡。哪怕是孫策,所謂平江東根本沒平,江東大族沒幾個鳥孫策的,孫策就「好鬥」地採用屠殺來制服,結果被許貢門客滅了。
  孫權字仲謀,真是當之無愧,深諳政治的軟硬並施之套:一方面以姻親的方式逐漸同化各大族,另一方面對死不服軟的刺兒頭採取強硬措施,皖城李術就是例子,這傢伙以為有曹操做他爹,壓根不搭理小屁孩孫權,孫權就給曹操一封信,在下正在收拾謀反的部下,李術非但不幫忙還跟著謀反,你收留他的話,那你的部下以後… …結果曹操果斷拋棄李術,孫權打破皖城,將李術斬首,自此江東大族終於有所收斂,為日後赤壁大戰打下了人心基礎。
  接下來講的,自然是逃不開的孫劉聯盟。孫權是一個逐漸成長起來的王者。對周瑜的遠征西川決策,儘管先前有劉備的挑撥離間,但孫權還是很相信這個當年擁護他的「兄長」的,立刻拍馬同意,周瑜也是在征途上病逝(一說箭傷復發);周瑜死後,吳軍中缺乏能打的統帥,這還是其次,關鍵是… …劉備在南郡邊界囤積重兵,然後來求借南郡,南郡是襄陽外荊州最重要的地方,西至夷陵是入川通道,東可扼江東,北可抵禦曹魏,戰略地位極其重大,遠非什麼零陵桂陽能比擬。
  喂喂,你這是什麼意思啊,一邊磨著刀,一邊來哭窮,你是搶劫還是求借啊!你還當我是盟友嗎?這樣敲詐我!我們可以想像此時孫權心裡是十分氣惱的,不過無奈,好兄長周瑜死了,北邊曹操也準備報仇,孫權只好聽從魯肅的建議,借出南郡,好歹換一個掎角之勢吧。在此期間,孫權還是想去取南郡的,然後發生什麼事情大家都知道,劉備正面擋著說同宗不忍,掉頭就自己取了西川,這兩面三刀的做法也忒齟齬了。我們可以預想到孫權的憤怒值正在逐漸上升,不過正在忙著對付曹操,好,我再忍!
  接著發生的一切讓孫權始料莫及了。借出南郡之前,曹操好歹還留下一個樂進在荊州,結果借出去之後,曹操把什麼樂進、李典、曹仁、夏侯惇全部調集淮南來,一個字,打!濡須口-合肥一帶足足打了四五次,要不是有新生的呂蒙、蔣欽設計濡須口和長江水軍,孫權可就撐不住了。而此時的關羽在江陵吃香喝辣,一點佯動都沒有,還去策劃長沙叛亂。
  你威脅我、利用我,我替你挨揍,這叫什麼盟友!?佔便宜時盟友就拋到腦後,哀求時就不停大喊盟友情分,當表子還立牌坊啊。客觀來說劉備方這種兩面三刀的做法加速了孫權對於政治黑暗性的認識,讓他明白了政治裡自己的利益才是一切,什麼名聲、盟友,都只不過是表皮罷了。
  估計這也是為啥孫權不僅同意呂蒙的襲取荊州計劃,而自己帶兵擒殺關羽的原因吧,自古荊州是江南大門,而關羽鎮守荊州多年熟門熟路,非殺不可,否則一旦放走就是放虎歸山,荊州永無寧日。而這時,又一個意外發生了,孫權也迎來了人生中第二個非議。
  孫權勸學很多人都知道,可為啥就沒人看出呂蒙是孫權的心腹大將呢?畢竟是他親手培養出來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呂蒙病重時孫權的各種悲痛是真心的,自周瑜死後自己好不容易培養出來一個好統帥、好部下,換誰不心痛。如果這些還不足以反駁那些「孫權殺呂蒙」論的話,那同時期病死的蔣欽、孫皎有話說。
  呂蒙的去世使他生前制定的荊州防務產生了巨大變動(此時陸遜大才還沒完全體現出來),不得已,孫權給曹操上表稱臣,很多人以為孫權請曹操稱帝是奴性表現,殊不知劉備集團的反漢賊口號,可以說,此時的孫權在政治上已經完全成長起來了。而夷陵之戰,就是他政治能力大展身手的舞台。
  劉備來襲氣勢洶洶,又堅決不肯議和,而北邊的曹丕稱帝不久,急需建功立業,真的遭到兩面打擊的話,東吳再牛也完蛋。所以孫權和勾踐一樣,忍常人所不能忍,投降曹丕。嘲笑,尤其蜀迷都愛嘲笑這裡,問題是換你是孫權,你是希望身首異處還是暫時委屈求全?孫權知道他這時候投降,曹丕一時半會還吞併不了他的國土(江東水軍還放在那裡呢),穩住曹丕才是關鍵。果不其然,虛榮心作祟的曹丕樂呵呵的接受了投降,坐等著孫權來納土;結果孫權一打敗劉備就翻臉,曹丕才明白上當了,急忙調兵來打,又被大勝之後的吳軍擊退。
  什麼叫政治牛?把別人刷了還讓別人誤以為自己賺了,這才叫牛。後面,孫權又主動聯繫劉備要求恢復聯盟,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孫權軟了,實際上吃虧的是劉備。以後聯盟主導權又回到孫權手裡,而作為以反曹魏為主旨的蜀漢則別無選擇,為了不兩面樹敵只能選擇聯盟,孫權再不濟了,依靠政治靈活性還可以真的投降曹魏,做一個王公逍遙;而政治死板的蜀漢注定了無法和曹魏討價還價。
  縱觀孫權執政前二十年,投降多次,非但沒有丟盡國土,反而從江東六郡擴展到江南三州,在江北擴展了諸多根據地,丟臉?對於政治家來說,臉皮重要還是實力利益重要?一目了然。孫權能開拓出比孫策更偉大的成就,和他成長起來的政治能力不無關係的。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