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外夷傳奇]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真象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真象

  武士道的淵源可以到日本的國家神道和佛教,以及中國的孔孟之道。它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嚴格遵守的原則。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幾個方面: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
  「義」是武士準則中最嚴格的教誨,要求武士必須遵守義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備敢作敢為、堅忍不拔的精神,同時要有高強的武藝。 |
  「仁」使武士不至成為黷武主義的武夫,而要具有寬容、愛心、同情、憐憫的美德。
  「禮」不僅僅是風度,更是對他人的情感和關懷的外在表現。
  「誠」要求武士保持誠實,同時要擺脫來自諸如商人階層之類的誘惑。
  「名譽」的意識包含著人格的尊嚴及對價值明確的自覺,它要求武士為了名譽而願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堅忍的品行。
  「忠義」具有至高無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於各種境遇中的人們關係的紐帶,忠於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須恪守的信條。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訣竅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為主君毫無保留的捨命獻身。這種思想也是對傳統儒家「士道」的一種反動。儒家的「士道」講究君臣之義,有「君臣義合」、「父子天合」的人倫觀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為根本。
  武士道重視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無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盡臣道),盡忠是絕對的價值。中國的原始儒學是以孝為本,盡孝才是絕對的價值。如果「父有過」,子「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但是如果「君有過」,臣「三諫而不聽,則逃之」。武士道論者認為,儒家的「士道論」乃在粉飾貪生怕死的私心,慎於人倫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選擇生死,則面對死卻不乾脆去死。唯有純粹徹底的覺悟死,才是武士道強人之處。武士道徹底的覺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語、起居動作,也就與眾不同。武士社會尊重禮儀,不光是封建社會階層秩序的尊從,更進一步說「禮儀端正」,才是武士強人一等的表現。武士要「死的乾脆」,君要你切腹自殺你就得切腹自殺,這是日本鐮倉武家時代以來的傳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