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明朝為什麼那麼信任太監?

明朝為什麼那麼信任太監?

  自從朱元璋廢除丞相,相權出現了真空。為了彌補這一真空,特務機構趁機興起,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的權力大大增強,被用來監視百官,起到了相權的部分作用(約束百官)。但是特務機構不能完全代替丞相的作用,特別是在處理政務上,於是內閣出現,起到了原先丞相處理政務的作用。因此,特務和內閣成為原先相權的繼承者。如果明朝的皇帝都像朱元璋那樣勤於國事,那麼特務和內閣也不能坐大,但是朱元璋家的後人多是怠政,因此特務和內閣也就權勢熏天了。但是皇帝對特務和內閣還是鎮得住,特務和內閣雖然對下耀武揚威,對上卻是畢恭畢敬,為什麼?
  那是因為皇帝又有了對付特務和內閣的新招,那就是太監。明朝的太監有兩大特權,表現在職務上,就是東廠廠督和司禮監。東廠廠督是什麼?那是特務機構東廠的頭子,直接領導東廠,同時監督錦衣衛的活動,從而將特務機構盡入囊中。司禮監是什麼?那是皇帝的私人秘書,代皇帝擬旨,保管皇帝大印,從而凌駕於內閣之上。有了東廠廠督和司禮監,特務機構和內閣也就只能威脅臣下,不能威脅皇權。這就是為什麼太監頭子劉謹被稱為「真皇帝」(假皇帝是明武宗),而魏忠賢成為「九千歲」的原因,因為他們掌握了明朝真正的政治大權,皇帝只是擺設。
  有人也許會問:「明朝太監有了那麼大的權力,為什麼沒有威脅皇帝?」從道理上說,明朝太監有能力威脅皇帝,但是他們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無後。試想人做事必有目的,如果明朝太監真的取代了皇帝,那麼誰來繼承其皇位呢?難道是篡權奪位後交與他人,為他人做嫁衣,對自身有何好處?所以從明朝太監的角度,最好的局面就是哄著皇帝,架空皇帝,對下則干預朝政,做威做福,那是他們最好的處境,別的都不用想。而且內閣、百官也不願意服侍奄人(他們是大臣,太監則是皇帝的家奴,身份不同),他們之間的爭鬥也是很激烈的。
  由於太監接近皇帝,因此太監比大臣更得寵,所以大臣如果想要有所作為,必須搞好與太監的關係,比如張居正就千方百計地拉攏討好太監頭子馮保,嚴嵩也與太監打成一片。沒有太監的支持,大臣們什麼事也做不成做不好。因此明朝是大臣、太監沆瀣一氣,以削弱國家機器的效率為代價,求得政治上的平穩,皇帝也在那種虛假的政治穩定下苟且偷安,只是損害了百姓,為國家的穩定買單。
  大臣中偶而也有些人不甘心與太監為伍,起而與之抗爭,他們自然會遭到太監集團的壓制,也無法獲得那些與太監妥協了的大臣的支持,從而形成黨爭。明朝的黨爭可謂激烈,特別是到了中後期,比如什麼東林黨、奄黨、浙黨、宣黨等,其實就是因為個別人打破了太監與大臣之間的妥協和平衡。黨爭中雖不發乏正人君子(比如楊漣、左光斗等),但其結果卻是明朝已經削弱的政治機器遭到了更大的破壞,終致無法運行,明朝的國祚也就終結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