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社會] 外觀難分辨 野生菇蕈別亂吃

外觀難分辨 野生菇蕈別亂吃

中時電子報2017年9月8日 上午5:50
中寮鄉發生廖姓民眾採食毒綠褶菇,1家3口中毒送醫事件;其實4年前,魚池鄉也發生類似案例,且那次的苦主,還是種植香蕈數十載的老菇農,自己種了滿寮香菇擺著不吃,硬要摘食寮旁野菌,吃得昏眩、上吐下瀉,連專業菇農都認栽!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祕書楊嘉棟、菌類室專家林子超博士說,台灣絕大多數的菇菌中毒案件,都肇因誤食毒綠褶菇,且每年都會發生幾次個案。該菌迭遭誤食原因,主要是外觀與氣味,與食用菌類太過相像。

林子超說,往年台灣民眾對菇菌的既有印象或概念,大都認為顏色鮮豔或呈黑色通常有毒,事實上並不盡然是如此!台灣的野菌種類繁多,有毒?沒毒?最好要有成分化驗等依據分析,不是靠眼睛一瞄、嘴巴說說就算數。

尤其毒綠褶菇的菌傘呈淺灰或白色,且傘面上端具有類似香菇龜裂的鱗片,質感酷似杏鮑菇,再加上會散逸出類似香菇的香氣,常造成誤判,以為是美味「雞肉絲菇」。連經驗豐富的老菇農都會看走眼,遑論一般民眾?

楊嘉棟、林子超指出,台灣的菇菌類,除木耳和香菇比較不容易誤判,其他的野菇最好別嘗試。市場上香菇、杏鮑菇、洋菇、金針菇、秀珍菇、柳松菇等種類多,安全、美味,價格不算貴,甚至花幾十元就足以飽嘗,完全沒必要把自己當神農氏。

TOP

神農嘗百草不見的通用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