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中國人起源於非洲嗎?

中國人起源於非洲嗎?

  基督教的《聖經》宣稱,上帝創造了人類,即亞當和夏娃。還說,上帝創造了人類後,人類都講同一種語言,後來人們通力協作,在巴比倫平原建造「通天塔」。上帝發現人類聯合起來的力量很可怕,於是使用壓力把人類分散於世界各地,並且讓他們講不同的語言,阻止他們互相溝通。中國古代則有所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的傳說。在人類還沒有出現以前,天和地連在一起,一片混沌。某一天,盤古突然醒來,用大板斧開天闢地,他的氣息化作風和雲,聲音變成雷電,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頭髮鬍子化作星星。盤古開天闢地後,大地荒無人煙,天神女媧在清澈的水池邊用黃泥做成一個泥娃娃,泥娃娃變成了活生生的人,於是造出了許多男人、女人。這位人類之母還為男人和女人建立婚姻關係,生兒育女。
  這當然是荒誕不經的神話。近代以來,古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使我們對於古人類的起源,有了比較科學的認識:由猿到人,經歷了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過程。就中國而言,已知的「直立人」有: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縣人等;已知的「早期智人」有:大荔人、金牛山人、丁村人、許家窯人、馬壩人等;已知的「晚期智人」(現代人類)有:柳江人、資陽人、山頂洞人等,這些構成了完整的中國古人類進化鏈。
  然而,國際學術界關於「現代人類」的「單一起源論」,近來呼聲很高。他們根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提出一種假設: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這就是所謂「夏娃理論」。這種「夏娃理論」認為,目前地球上的各個人種,都是二十萬年前某一個非洲女性祖先的後代,這個非洲女性祖先被稱為「夏娃」。「夏娃」的後代離開非洲,擴散到歐洲、亞洲等地,取代了當地原有的早期智人;而歐洲、亞洲原先的早期智人並非現代人類的祖先,它們與現代人類之間沒有什麼關係。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全球合作夥伴,2001年在美國《科學》雜誌上披露他們對一萬二千條染色體的研究結果,在東亞人身上發現了七萬九千年前非洲人特有的遺傳標記。這一課題組負責人金力認為,這是目前支持「東亞人非洲起源說」的有力證據,它進一步表明,來源於非洲的人群完全取代了原來居住在亞洲的古人類。他們推論,東亞人的祖先大約是在六萬年前從非洲到達東南亞一帶,然後向北遷移至中國。
  這種「夏娃理論」遭到中國古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的質疑。最有代表性的是吳新智院士,他指出:在中國大地上,從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現代人類的化石表明,他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連續進化,東亞的蒙古人種是從當地的古人類發展而來的,並非來自非洲。此外,中國的直立人與智人的舊石器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前後連續性,根本沒有出現過由於人類滅絕而導致的文化中斷,根本不存在外來文化大規模取代原有文化的跡象。因此說非洲人取代中國大地上的早期智人而成為中國人的祖先的推論是難以成立的。
  2002年,中國科學家對具有解剖學上現代人特徵的柳江人進行重新測定,得到的結論是:柳江人生活在距今約七萬年至十三萬年之間的華南地區,用有力的實證反駁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觀點。這一發現,顛覆了美國《科學》雜誌2001年5月刊登的論文的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慰文認為,用基因研究結果推測人類進化的過程,無論如何是間接的,而來自化石的證據是直接的。柳江人化石年代的測定,直接證明了在七萬年至十三萬年前或更早,柳江人已經生活在華南地區,不可能是在這之後才從非洲遷移而來。
  古人類學家、考古學家的研究表明,在中國大地上幾十個地點發現的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構成了一條完整的中國古人類進化鏈,證明了中國古人類有著明顯的體質特徵的連續性。因此可以說,中國人的主體是東亞大陸的土著居民。其實,在國際學術界,關於現代人類的產生,除了「單一起源論」,還有「多區起源論」。這種學說認為,地球上各地區的現代人類是從各地區的早期智人進化而來的。地球上的早期文明是多元的,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都是相對獨立起源的,締造各種文明的古人類,理所當然應該是多元的——多區起源的。
  看來,甚囂塵上的「人類起源非洲說」,日益面臨「多區起源論」的挑戰。千萬不要被聳人聽聞的新論、眼花繚亂的宣傳,迷惑了視線。當然,我們並不否認,迄今為止,非洲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歷史最為久遠。目前國際學術界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大約距今七百萬年以前的非洲,開始出現了人的系統和猿的系統的分離;大約在距今二百五十萬年以前,在非洲誕生了最早的人類——「能人」;大約在距今二百萬年以前,地球上出現了直立人,它的化石在非洲和亞洲都有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有更多的發現,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確實,這一問題不僅學術界高度關注,而且新聞界也極為敏感,經常有最新研究成果在報端披露,並且配上奪人眼球的標題。以《文匯報》為例,2002年7月12日以引人注目的標題報道:「人類祖先在乍得?最新發現的頭骨化石可能揭示謎底」。該文報道,在非洲中部的乍得,發現了被命名為「圖邁」的頭骨化石,科學家斷定它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人類頭骨化石。權威的《自然》雜誌對此作這樣的評論:在人類進化史上,一千萬年前地球上有很多猿類;五百萬年前有了原始人類的留世記錄。在史前考古中,一千萬年至五百萬年之間,人類的始祖與猿分離,這一演進過程的物證卻少而又少。「圖邁」的發現,彌補了「缺失的一環」。但是也有科學家持有不同的看法,「圖邁」不僅不能填補「缺失的一環」,反而能夠說明原始人類演進的多樣化。人類的進化並非只是一個單向的階梯,而可能展示出「茂密的圖譜」。
  有意思的是,2002年10月9日《文匯報》報道「我科學家運用先進方法測定柳江人生存年代」的消息,用醒目的標題寫道:「中國人遠祖更可能在中國——這一結論使現代東亞人『非洲起源』說受到挑戰」。該報道援引我國科學家的判斷,中國最早的古人類化石是二百萬年前的巫山人化石,在中國出土的各時期的古人類化石都有共同特徵,如鏟形門齒、長方形眼眶、扁平的臉等,這表明至少在二百萬年以來,中國人的進化是連續不斷的。
  新聞界的高度關注,使這個離我們遙遠而枯燥的話題,透露出新鮮的活力。歷史誘人的魅力,以這樣的方式顯露無遺,我們真的需要對歷史刮目相看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