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胃腸病多因不當飲食 不良情緒是幫兇

胃腸病多因不當飲食 不良情緒是幫兇

胃腸病多因不當飲食 不良情緒是幫兇

很多原因都會引起胃腸疾病,一般民眾必須慎防。新竹縣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鄭阿乾表示,胃腸疾病大多是不當飲食所引起,這就是「百病從口入」,因此民眾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尤其是炎熱夏天,由於細菌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壞,此時吃下不潔食物,很容易傷害胃腸。此外,其他原因常跟不良情緒有關。

鄭醫師指出,很多疾病都是從口開始發生,唯有注重飲食衛生才能加以預防,一旦生病之後還是必須慎防不當飲食,因為傳統中醫認為,欲得藥力先除阻力,阻力不除費時費力,就算治療痊癒也會再度引起胃腸疾病。

不良情緒也會影響食物消化,鄭醫師指出,因為情緒不佳可能促使胃酸分泌過多,接著胃酸發酵將會腐蝕胃黏膜,進而造成組織缺損情形,嚴重者就會形成胃潰瘍,所以情緒安定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長期精神緊張、工作壓力過大也會引起不良情緒,導致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發生部位是在胃前庭與胃底組織交接處,通常是在吃飽飯後三十至六十分鐘左右時疼痛最厲害,此時由於胃酸分泌過多,所以容易吐出酸水,且疼痛部位可能伴隨灼熱感,患者主要以老年人居多數。

十二指腸潰瘍則發生在幽門後三公分之處,通常在飢餓時或半夜較疼痛,但是進食後疼痛立即減輕,好發族群以年輕人居多數,不過,如果患者吃下糯米類、汽水、酸性食物等,反而會使疼痛加劇,值得一提的是,兩種潰瘍有一種粗淺分辨方式,那就是胃潰瘍多半是吃飽痛,十二指腸潰瘍多半是餓就痛。其他像是暴飲暴食、飲酒過量等不當飲食,也是造成胃腸疾病的原因。

許多胃腸疾病患者經常反覆發作,不易完全治癒。鄭阿乾醫師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胃腸疾病患者除了服藥治療之外,患者平時應該注意飲食習慣,以及定時定量、避免過飽或過飢,如此才能確實防治胃腸疾病。

鄭醫師指出,避免罹患胃腸疾病,飲食習慣主要以新鮮易消化食品為主,容易妨礙消化、刺激胃腸的食物如糯米類、油炸物、汽水、太酸太甜、冰冷或不潔等食物都應盡量避免食用。禁菸酒也是很重要一環,因為菸酒容易促進人體濕熱,甚至影響肝肺功能、傷害腸胃器官等。

消炎藥、止痛藥、抗生素等藥物必須依照醫師指示使用,若是醫師同意飯後可以配合胃藥服用,同時多喝開水以便保護胃腸黏膜,倘若民眾使用不當的話,很可能傷害胃腸黏膜。此外,對於容易傷到胃腸的食物、菸酒等,則需特別小心謹慎。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