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北魏兩個「女強人」與王朝命運

北魏兩個「女強人」與王朝命運

  有文字記載以來的中國文明史,叱吒風雲的大都是男性統治者,無論是萬世流芳,或是罵名千載,帝王、國王們或強橫、或英武、或暴虐、或荒淫、或懦弱、或頹靡、或文雅、或粗俗,是非易判,恩怨能名。而以儒家思想為主要統治思想的中國歷史,女性統治者寥寥無幾,從數量上講根本無法與男性帝君匹敵,但從名氣來說她們都是聲名赫赫,最有名的當屬呂后、武後、慈禧太后,無論她們治國之術如何,母后臨朝,似乎這四個就比較曖昧地與「淫亂」、「凶毒」、「專恣」等貶義詞相連,更有一個「牝雞司晨」的成語專門諷刺女性統治者。
  鑒於呂后臨朝以後對國室、宗室的危險,漢武帝晚年欲立小兒子劉弗陵為繼承人,但憂慮其母鉤弋夫人日後生事。漢武帝認為,自己死後劉弗陵為帝,鉤弋夫人青春正盛,當為太后,可能對劉氏皇族極為不利。老皇上先是為兒子選定幾個輔政大臣,思索數日後,忽然把鉤弋夫人喚至殿前,大聲譴責。年輕的美人見皇帝忽發雷霆之怒,惶怖至極,脫下頭上的簪飾,跪下叩頭不已。「把她押下,關進掖庭獄!」武帝大吼。禍從天降的年輕母親渾身無力,被衛士扶持拖曳時回頭以淚眼向武帝張望,梨花帶雨,楚楚可憐,心中十分想讓老皇帝回心轉意,饒自己一命。武帝生性果決,又大聲喝道:「快走,你不能活!」於是賜死於獄。
  過了幾天,漢武帝閒來無事,就問左右:「外面對賜死鉤弋夫人的反映怎麼樣?」左右回答:「大家都說,既然要立兒子為太后,幹嗎要殺他生母呢?」漢武帝回答:「這不是你們這些愚憨的人所能理解的。從前國家所以亂亡,正是由於主少、母壯,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沒人能阻止她。沒聽說呂后的故事嗎!所以要先除掉這個隱患。」當時及後世史臣言及漢武帝,往往指摘其內侈宮室,外攻四夷,信惑神怪,勞民傷財,但對他立子殺妃之舉往往持有正面的議論,以為能防微杜漸,且顧托得人。即便如此,後世漢族帝君也罕有臨崩而殺儲君之母者。真正把漢武帝這一信條當成規矩的,恰恰是北魏王朝的拓跋氏。
  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末年,決定立兒子拓跋嗣為帝,就先殺其生母,然後把拓跋嗣召至座前訓話:「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參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
  其實,拓跋部開化較晚,代國時代也僅僅是脫離母系氏族社會沒有多久的父系宗長制時期,兄終弟及和母權為尊的遺俗一直很頑固。受漢族封建制影響,拓跋氏逐漸以「父子家天下」的制度使帝國長治久安。道武帝為了更加防範於未然,就使「子貴母死」又成為魏朝的定制,手段雖然殘忍,但他的出發點還是以王朝的萬世基業為主要考慮內容。
  拓跋嗣就是後來的太宗明元帝,他天性純孝,當時就哭得渾身亂抖,惹得道武帝派人把他架出殿外。不久,道武帝就被另一個兒子清河王拓跋紹所弒。拓跋嗣繼位後,雖然感念生母,但立子殺母作為魏朝的「祖宗家法」並未廢止,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除了肅宗孝明帝親母胡太后外,儲君生母無一例外,全被賜死。當然,究竟是自殺還是宮人代勞,史無明載,總之這些傾國傾城的美人真是命苦,數歲兒子一經被立為太子,作母親的雖然正值青春芳華之年,馬上就要命歸黃壤,再也看不到兒子身登九五、黃袍加身的那一日。日後再受尊謚,死人無知,只能怪怨天命如此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