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學齡前親子共讀 幫助孩子腦部發展

學齡前親子共讀 幫助孩子腦部發展

學齡前親子共讀 幫助孩子腦部發展

為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建議家長可以採取親子共讀的方式,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顯示,兒童的大腦在六歲之前,百分之九十五完成發育;在五歲之前,感官與語言更達到最大的發展。

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院長黃弘孟表示,學齡前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期,而「從孩子出生後,就可以開始唸故事書孩子聽」是兒科醫師與教育人士給家長的建議,在這個階段進行親子共讀,可促進孩子腦部發展,奠定未來學習和創造力發展的基礎。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指出,美國兒科醫學會於103年將「主動建議家長儘早唸故事書給寶寶聽」納入兒童醫療照護政策之一,臺灣兒科醫學會也針對親子共讀提醒家長及主要照顧者,親子共讀應於舒服且不約束孩子的氛圍下進行,並掌握「對話式共讀」、「由少而多建立閱讀習慣」及「家長以身作則」等原則與技巧,可隨時攜帶書(繪)本,有適當機會就可以說故事給孩子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婦幼)院區自106年10月起,開始推廣親子共讀,每日安排書香志工在候診區說故事給孩子聽,引導家長說故事的技巧,還有行動故事車服務,提供家長於候診時借閱圖書,唸故事給孩子聽,平撫孩子候診的情緒。

另外兒科醫師也藉由孩子打預防針時,衛教家長唸書給孩子聽,並孕婦產檢時增加親子共讀的衛教,從產前開始把「親子共讀」變醫囑,串聯醫療與圖書館教育資源,讓家庭更幸福。

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陳佩琪建議家長,每天花三到五分鐘的時間,為你的小寶寶說故事,這樣你的小寶寶變得更聰明,一本簡單的童書,報章雜誌上的圖卡,就是你們之間最好的媒介物。

陳佩琪表示,兒科醫師的職責不僅僅只是預防注射或治療疾病,也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由醫師向孩子的主要照顧者,衛教親子共讀,讓親子共讀變成醫師的醫囑,有助於改變家長對於閱讀的態度,並從親子共讀過程中獲得樂趣與學習養育的觀念。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