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揭秘劉備死後究竟被葬在哪裡?

揭秘劉備死後究竟被葬在哪裡?

  河南省文物局對外公佈發現曹操墓。沉寂已久的彭山牧馬鎮蓮花村佔地100多畝的皇墳,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在彭山人心中,這裡就是劉備墓所在地。
  65歲的葉啟倫,是牧馬山的義務看管員。1991年,牧馬山發現明代墓,作為當地治安大隊的民兵,他開始了24年的守墓生涯。他深信,牧馬山就是劉備的埋葬地。「要見劉備墳,新津出東門;離城30里,金陵埂上尋。」這是葉啟倫從小就熟記的當地諺語。「新津出東門30里,就是牧馬山。劉備墓不是這兒,還能是哪兒?」
  2015年10月12日上午,華西都市報記者來到彭山牧馬山。山腳下,撥開一堆雜草,看見一塊石碑。上面顯示,彭山縣政府1984年11月將這座古墓確定為蓮花壩皇墳,並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再撥開一堆樹枝,石碑背後還藏著一塊石碑:眉山市政府2001年9月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沿石碑後的石階而上,一座大山丘被周圍9座小山丘環抱其間,這9座小山丘被當地人稱為蓮花的9片花瓣。這座不起眼的大山丘,就是皇墳,被稱為「蓮心」。在葉啟倫的記憶中,皇墳與如今已有差別。以前墳的中心處往兩邊,跑馬埂像八字鬍須一樣分開,一圈一米多高的土牆,圍在山腰處。
  如今,跑馬埂不在,圍牆不在,一眼望去,滿山草木叢生。「最近上來的人少了,但懂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下面不一般。」行至山腰處,葉啟倫停住腳步,俯下身撥弄樹枝和雜草。幾分鐘後,一個兩米長、近兩米寬、一米多深的坑出現在眼前。
  大概是半年前,有村民告訴葉啟倫,山裡來了兩個不速之客,神出鬼沒。「找了幾天才在這兒發現他們,當時就像這樣,蓋著東西。不仔細找,根本看不出來這是個坑。」葉啟倫說:「兩個男的睡在裡面,還帶著鐵鍬和刀。」按照以往的經驗,葉啟倫判斷,這是兩個盜墓賊。他像以往一樣告訴這兩名男子:「不要打這兒的主意,有30多米深。」
  5年前,牧馬山上可能有劉備墓的消息傳出後,盜墓賊光顧牧馬山的頻率就迅速增加。「前幾年還要凶些!最凶的時候,還上來租村民的房子,我還上來守過。」葉啟倫說:「後來知道他們是來挖墳的,大家就不租房子給他們了。」
  有關牧馬山有皇墳的文字史料,歷代的《彭山縣志》有少許記載。
  《彭山縣志》載:「治北四十里蓮花壩有皇陵,並傳蓮花壩有皇莊。墓依山勢,封土呈覆斗形,傳此為劉備墳。民國時期,有自稱劉備後裔的劉鼕鼕在此結廬守墓,言留有劉氏族譜,此人已死,族譜難覓… …」
  1995年4月,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測局605勘測隊,採用電阻率對稱四極法進行過掃瞄,反映高電阻體埋深10-15米。由所獲電阻率異常形態和高電阻體深埋,檢測反映的可能是巨大古墓。墓道走向為南東,墓體四圍為石塊壘砌。此外,所圈定的電阻率高異常可能為地下構築物(古墓)。
  基於此,葉啟倫一直以勸告的方式,叫那些盜墓賊死心。「幾十米深,怎麼可能挖得到?」讓葉啟倫高興的是,最近兩年,盜墓賊越來越少了,但牧馬山周圍卻越來越熱鬧了。
  皇墳200米開外,不斷有小區建成,不斷有居民湧入。「以前這裡窮,修的都是土房,兩三年不管就倒了。」葉啟倫說:「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願意來。」
  葉啟倫站在牧馬山頂,驕傲地指著周圍:「你看,全是這幾年新建的房子。風水不好,這些人願意來?」
  雖然人氣漸旺,但至今沒有實物證明,也讓彭山「劉備墓」一度十分尷尬。多年來,彭山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吳天文,一直在試圖搜尋實物,證明劉備墓在彭山,但至今未果。「曾有村民上書,希望進行挖掘,但我們內行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吳天文解釋說:「文物保護的首要原則是保護,只有遇到盜墓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時,才能申請進行搶救性發掘。因此,不能因為好奇而魯莽地進行挖掘,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失。由於沒有實物印證,彭山劉備墓一說,在學界一直有質疑之聲。有3點疑問,讓學術界許多人表示,劉備墓在彭山只是一廂情願的說法。
  疑問之一是,劉備是1700多年前在奉節去世的,而且又是烈日炎炎、氣溫極高的夏天。當時交通不便,從奉節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僅單行也得需要20多天時間。如果花這麼多的時間把他的遺體運到成都,再經黃龍溪轉運到蓮花村,至少也得一個月的時間。屍體難道不會腐爛嗎?
  其次,這座皇墳總面積有100多畝,全是由墓磚、墓牆、數十噸一塊的灌縣石和石灰、蛋清、黃泥混合夯築成的,遠看近觀都像一座小山丘。按當時的施工手段及進度,至少需要數十萬民工苦幹一個月以上。當時哪來那麼多石灰、蛋清?哪來那麼多黃泥之類的東西?如此巨重的石頭又是怎樣從數百里外的地方運到蓮花村的?
  其三,彭山人稱劉備墓在彭山牧馬山皇墳處,雖然歷經盜墓賊頻頻光顧,但為何至今未能有一件可以證明劉備墓在此的實物?
  儘管謎團尚無法解開,但吳天文初步考查後依然認為,不排除劉備墓在牧馬山的可能。他的依據主要有3點。
  一是據資料記載,蓮花壩有皇墳。1994年,當地村民找水掘井時,發現5層不同顏色的土壤,後考證是明代女性的墓葬。該明墓在皇墳腳下,說明皇墳主休沒被觸及。
  二是《三國誌》中,沒說明劉備葬身何處。按照漢代帝陵葬制及世人葬俗分析,漢代帝陵均在山丘。牧馬山作為劉備帝陵選址,無可非議。受測繪儀器和技術限制,通過目測,蓮花村皇墳墓陵佔地面積與漢制相仿,垂直高度約為50米,是一座特大型墓葬。從地形地貌看,皇墳東、西、北各有3座小山丘環護,形呈一把坐椅狀,有「九龍回頭望」之說。這種「九龍回頭望」,只有封建時期的帝王才能享用。
  三是當地有傳言,解放前有個叫劉鼕鼕的人,從成都來此守墓,自稱為劉備後代,並有族譜。但此人在解放前逝世,族譜未能覓得。吳天文說:「現在誰也不敢下結論,畢竟沒有實物證實。」
  從事三國研究多年的彭山區文化局原局長江河說:「彭山古時叫武陽,既是中國的茶葉發源地,也是秦漢時期川西南的三大古縣之一。牧馬山、彭祖山依山傍水,是古人墓葬的最佳選擇之地。」如彭祖墓所處的位置便是「頭枕大山,腳踏兩河(府河與南河的岷江交匯處)」,此外,還有5000多座漢崖墓葬,也在彭山岷江邊的江口古鎮。
  儘管如此,這些墓葬的地理位置仍不能與蓮花村的皇墳相媲美。江河認為,除了皇墳附近百姓將9座山丘稱作9片蓮花瓣外,古代風水先生還有一種說法叫做「九龍回頭望」。如此好的風水寶地除此以外,在中國還有北京的十三陵,這種「九龍回頭望」只有封建時期的帝王才能享用。
  這些年來,雖然彭山皇墳是否是劉備墓尚無定論,但劉備墓著實讓當地火了一把。彭山房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有兩個開發商在彭山皇墳附近開發。以往冷冷清清的蓮花村,如今的房價已經超過了主城區。受益於搬遷,蓮花新村在這裡建成,超過500戶村民在這裡安居。
  劉備攻打吳國失敗後,退到了白帝城,在223年4月病逝。5月,諸葛亮扶柩回成都,8月下葬。劉備墓究竟在何處?史傳有3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劉備的墓葬就在成都武侯祠,史料來源於陳壽的《三國誌》。陳壽是蜀漢觀閣令史(從事文獻檔案管理工作),在蜀漢生活了30多年,必定知道劉備的葬處。劉備死後,遺體由奉節運回成都,後與吳夫人合葬在惠陵(今武侯祠內)。如今,武侯祠內還有劉備墓的建築。武侯祠博物館在一次植樹時,意外地在劉備墓封土邊緣挖掘的樹坑中,發現了許多蜀漢時期的磚。這從側面證明了《三國誌》等歷史文獻中關於惠陵與劉備墓在成都的記載的可靠性。
  第二種說法認為,劉備墓在彭山蓮花壩。持這種觀點的人,首先駁斥了《三國誌》等歷史文獻中關於劉備遺體運回成都的記載。劉備死於農曆四月,對四川來說,這是烈日炎炎、氣溫極高的夏天。當時交通很不方便,從白帝城(今奉節)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嶇的山路,僅單行也得需要20多天時間。如果花這麼長的時間把劉備的遺體運到成都,按當時的屍體保護技術,要使屍體不會腐爛是完全不可能的。死在夏天的劉備,他的遺體最多也不能30天不腐爛。也就是說,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著臭氣熏天的劉備遺體,經過長途跋涉,把劉備安葬在成都。
  基於上述分析,有專家認為,地處牧馬山、彭山腳下的蓮花村,才是劉備的葬身之地,成都武侯祠只是劉備的衣冠塚。但是,劉備的遺體運到蓮花村就不會腐爛嗎?這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第三種說法則認為,劉備葬在奉節。有專家認為,劉備死在氣溫極高的夏天,憑借當時的交通,無法在遺體腐爛前送回成都安葬。但這一說法,又和《三國誌》的記載不合。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