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古代海外華人的「超國民」待遇

古代海外華人的「超國民」待遇

  古代的中國人到了海外境遇怎樣,是像近代那樣寄人籬下、飽受欺淩,還是真的擁有與「天朝上邦」相稱的地位呢?元代的《島夷誌略》中有一些記載,說在真臘等地(今柬埔寨與越南南部),當地人殺中國人需償命,而中國人若殺了當地人,則只需要罰金抵罪,「國人… …殺唐人則死。唐人殺番人至死,亦重罰金,如無金,以賣身取贖」。從這種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一個中國人大概只要憑他的天朝冠服,就能享有法律上、地位上的特權,放在今天恐怕也就只有傳說中的「美國護照」可以實現了。
  那個時代中國人在海外的地位,並非是靠征戰強索而來,而是來自於異邦人對中國發自內心的敬畏。據元代《真臘風土記》記載,淳樸的真臘人,對中國人頗為敬畏,「呼之為佛」,一見到中國人就趴在地上頂禮膜拜。更極端的例子出現在13、14世紀的日本,且不說是中國人,就連去過中國的日本人,回日本後都能得到尊重。《島夷誌略》中記載了這樣的事:有日本男子到中國福建泉州做生意,回國後他就可以坐上座,即便是老者也不能與他爭座位。在當時的日本,到過中國的人,就像從麥加朝聖回鄉的穆斯林一樣受到本鄉人的尊崇,「習俗以其至唐,故貴之也」,這種場景具體是什麼樣子,似乎可以和電視上經常播出的老華僑、老臺胞返鄉的場面做個類比。
  除了敬畏之外,經濟富足也是成就中國人優越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明代,位於今菲律賓南部的蘇祿國,與中國往來頻繁,蘇祿人常常用當地所產的珍珠等物與中國商人貿易,每當中國商船離開時,當地人都要扣留幾名中國人作為人質,以保證中國商人下次還能再來貿易。由此可見,蘇祿人非常歡迎中國商人,他們與中國的「珍珠貿易」應該也是比較有規模的。蘇祿國遺民的一支巴瑤族人至今仍是以潛海捕撈為業,不知與當年的「珍珠貿易」是否有關係。中國的商人用以和蘇祿人交易的,都是絲綢、瓷器等物,這些製成品既是上檔次的生活用品,又是當時國際貿易的硬通貨。有這樣的實惠,在維持對華貿易的方式上「不擇手段」一些,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明代後期,歐洲殖民者東來,在海外享有「超國民待遇」的華人受到了歐洲殖民者強有力的挑戰和打壓。萬曆三十年(1602)明廷派員到菲律賓機易山勘探金礦,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當局誣指明朝官員來菲律賓刺探虛實,華僑將在戰時為其內應,藉機煽動搶掠華僑財產,殘殺華僑近兩萬五千人,這算得上是有歷史記載的較早的大規模排華事件。此後我們所熟知的屈辱歷史到來了,天朝的光環逐漸消失,藩屬國次第落入殖民者之手,海外中國人的「超國民」待遇也不復存在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