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網路訊號真偽都有 提升自我辨識機制

網路訊號真偽都有 提升自我辨識機制

網路訊號真偽都有 提升自我辨識機制

18~25歲千禧世代的年輕成人,在法律的定義上已成年,但大多才正要離開家或學校或才是社會新鮮人,他們在想什麼,你知道嗎?根據一項英國調查研究指出,英國的年輕成人每天感到壓力過大的時間超過六個小時,且有十分之一的人覺得沒有人可以一起討論心中所擔心的事,他們必須獨自面對自己的恐懼,同時年輕成人的需求在過去幾年間因為網路上線和離線的壓力以及社會變革而有了很大的轉變,需要大家共同來注意。

由「英國青年(UK Youth)」慈善組織進行的調查,是針對英國1000名18~25歲的年輕人所進行,調查發現:對金錢、外表等的擔憂佔去這些年輕人許多時間,讓他們處在焦慮或壓力之下。有67%的人承認,在過去生活中曾遇到問題,卻覺得沒有人可以依靠並提供協助。56%的人在選擇獨自面對問題而未向他人傾訴之後出現更多的麻煩。

研究發現,雖然年輕成人感到擔憂的時間這麼長,但讓他們覺得可以求助的對象平均卻僅有4人。而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朋友平均有165位,卻仍有85%的人覺得孤單。同時超過40%受訪者認為社群媒體增加他們的擔憂和壓力,其中又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社群媒體讓他們感受到更多要跟上每個人腳步的壓力。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這個年齡層的年輕成人,有點類似英文中的「Transitionalageyouth」,因為剛好處在開始需要對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責,也要開始接受經濟和人際應對等壓力,加上現在是網路世代,大多數人在網路上可能還有想經營的社群及與網友的互動,若這群年輕成人不夠成熟或無法消化這些壓力與意見,社會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支持或資源來協助他們,這是很重要的。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上述調查顯現了目前的社會現象,現代的年輕人因為有了網路,與之前相比和世界多了更多的連結,但也比從前更需要安全的空間,需要找到一個認同、被支持的點,讓他們能夠傾訴。

社會新鮮人的職場應該要更友善,提供他們更多心理支持與問題解決方案;選舉將近,候選人也應該提出對心理健康的相關政見,職場心理健康需要公部門的政策與配套,因為這群人未來遲早會成為社會的中間,絕對需要從預防著手及培養,提供實際的協助。

葉雅馨也提醒年輕成人,在面對網路大量的訊息時,應該要提升自己的辨識機制,最簡單的就是進行重複確認訊息來源與真偽,而非一昧地相信。在網路上會對自己情緒造成負面影響的訊息或是人物,可以選擇封鎖;也提醒父母,他們跟你求助時,無論是在哪方面,都不要讓年輕成人們覺得是被敷衍或塘塞,那樣只會逼得他們遠離你或躲回自己的無助孤獨,並沒有任何好處。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