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心因性猝死 年奪2.3萬命

心因性猝死 年奪2.3萬命

心因性猝死 年奪2.3萬命

醫師表示,心因性猝死每年奪走超過二•三萬條性命,且多達三分之二發生在非心臟病患者身上,提醒肥胖、吸菸、有冠心病史,以及曾有暈倒、心悸等潛在危險族群,務必提高警覺。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醫師鐘法博表示,許多民眾都對「猝死」不陌生,凡是突然失去呼吸、心跳及意識長達一小時就屬於猝死,其中多達七十五%是和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心因性猝死」,存活率僅五到十%。

鐘法博說,綜合全球相關研究統計,年過卅五歲的成年人當中,心因性猝死盛行率約○•一至○•二%,推估全台每年有約二萬三千人至四萬六千人因此喪命,平均每小時就有二•六至五•二件心因性猝死事件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心因性猝死發生在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身上,另有三分之二是過去曾出現症狀但沒有警覺,或從未出現任何症狀者。

鐘法博指出,心因性猝死是指心跳突然或意外停止,多達八十八%都是心律不整所致,由於心臟出現快速跳動,導致血流無法供應重要器官,若沒有即時進行心肺復甦或電擊恐死亡,由於心因性猝死難以預測,成為醫界眼中的棘手難題。

鐘法博說,針對心因性猝死高危險族群,雖然有植入性去顫器可用來預防,在心臟不正常放電時即時電擊,但每一次電擊都會傷害心臟功能,若一天電擊超過三次,每次間隔五分鐘以上,就稱為「電風暴」。

根據臨床觀察,許多患者一天電擊次數高達廿至卅次,甚至曾有一名卅幾歲男性患者,一天內就被電擊超過一五○次,不僅治標不治本,長久下來心臟也會變得脆弱。

鐘法博強調,心律不整的發生,大多是心臟裡的局部肌肉不正常放電所致,因此近年北榮以心導管手術搭配立體定位系統替這類患者進行電氣燒灼手術,燒掉不正常放電的肌肉,可預防約七十五%致命性心律不整發生,北榮至今已替八十一名有電風暴的患者完成電燒手術,居亞洲之冠。

鐘法博提醒,年過卅五歲有冠心病的患者或有吸菸、肥胖、心血管病史者,甚至曾經暈倒、出現微小心悸、家中曾有人猝死者都是潛在危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及早進行基因篩檢、影像檢查等,避免心因性猝死發生。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