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一場騎兵對步兵的勝利

一場騎兵對步兵的勝利

  街亭戰役,很多人指責諸葛亮錯判敵情,輕視張郃,沒有親自率主力前往,而是僅僅派馬謖帶領部分兵力去阻擊,結果不敵潰敗,斷送了第一次北伐的大好時機。然而根據袁子的一段話,我們能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亮之在街亭也,前軍大破,亮屯去數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從這段話我們驚訝的發現,諸葛亮本人親自率軍到過街亭,而大敗的馬謖軍,僅僅是諸葛亮的前軍也就是先頭部隊而已。是諸葛亮的主力部隊遲到一步,而馬謖軍已經潰敗,戰局無法解救,所以諸葛亮只好率軍退走。也有人指責諸葛亮行軍速度緩慢,錯事良機,比方說袁子就說諸葛亮「貪三郡之功,徐而不進。」那麼,事實究竟如何?
  蜀軍出兵北伐後,三郡叛魏應亮,隴右形勢大好。但仍然有部分魏國城池繼續抵抗,拒不投降,蜀軍便分兵攻打,企圖奪取整個隴右。與此同時。魏國朝廷派張郃率精銳騎步兵五萬人,從洛陽出發火速救援關隴。得到消息的諸葛亮便開始調集主力,準備迎擊。
  有人認為,諸葛亮輕視了張郃的援軍,沒調主力,只派了馬謖前去阻擊。其實這種推測不能成立,首先,張郃是魏國老資格的名將,他的戰功諸葛亮應該有所耳聞,而他率領的五萬步騎也是魏國精銳中央軍,憑諸葛亮謹慎的性格,怎麼會大意輕敵呢?
  根據史料大膽的推測,此時的蜀軍正分兵四處攻打城池,主力部隊一下子難以迅速集結,諸葛亮手頭的機動兵力也很有限,而魏軍騎兵部隊,行軍極為迅速,如果蜀軍不搶在魏軍之前佔領街亭、隴山一帶的有利地形,而讓魏軍騎兵過了街亭,那麼阻擊起來就困難了。所以諸葛亮果斷的把手頭有限的機動兵力交給馬謖,讓他作為先頭部隊火速趕往街亭,迅速佔領有利地形,盡可能的拖住魏軍。自己則集中各部,隨後趕來。所以才會出現馬謖是前軍,諸葛亮隨後到的情景。"
  當然有人認為,馬謖不是趕往街亭,而是街亭附近的隴山,因為那裡的地形遠比街亭險要。但不管是街亭也好,隴山也好,總之蜀魏兩軍都是迅速的前進,都是期望先敵軍一步,佔領有利地形,制敵而不制於敵。於是一場規模空前的軍事賽跑開始了。
  蜀軍是一支以步兵為主的部隊,沒有大規模的騎兵部隊,步兵標準行軍速度一天24公里,急行軍速度一天40公里。反觀魏軍,步騎五萬,可見有大規模的騎兵部隊,騎兵的行軍速度,標準是一天80公里,急行軍速度一天150公里以上,史書記載曹軍騎兵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相比之下,步兵簡直成了蝸牛。張郃是火速救援隴右,用的必然是急行軍速度,當年漢軍反擊匈奴的時候,一般是騎兵部隊迅速前進,尋找敵人,而步兵部隊則攜帶輜重隨後跟進。所以可以判斷張郃的步騎五萬用的可能也是這個方法,騎兵大隊在前,步兵輜重跟進。儘管蜀軍離街亭的距離相比魏軍要近一些,然而魏軍的騎兵實在太快了。
  馬謖趕到了街亭,張郃馬上也到了。有教授著文稱馬謖和張郃是同時趕到街亭的,也有人認為馬謖早張郃一兩天。無論如何,上天沒給馬謖多少準備的時間。演義認為馬謖把部隊拉上山,是因為紙上談兵想居高臨下擊破魏軍。但有可能可以認為,馬謖是突然和魏軍遭遇,沒有時間在平地上構築防禦工事,在倉促中,只好上山借助天然地形,抗擊魏軍。因為步兵在平地上如果沒有防禦工事的依托,是很難和騎兵抗衡的,騎兵可以輕而易舉的把步兵衝散,擊垮。馬謖在慌亂中被迫上山,等他發現魏軍圍山,山上無水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
  也有人認為蜀軍的失敗是諸葛亮和馬謖對魏軍行軍速度估計不足,所以行動遲緩,錯失良機。其實諸葛亮本身就是北方人,對騎兵這個兵種應該不陌生,特別是赤壁之戰中,曹軍騎兵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打的劉備全軍覆沒,這一點諸葛亮是親自領教過的,所以不存在對魏軍騎兵行軍速度估計不足的問題。況且諸葛亮生性謹慎,不是那種粗心大意的人。反觀馬謖的步兵能和張郃的騎兵同時抵達街亭,甚至還稍早一些,而且馬謖剛敗,諸葛亮的本部就趕到了,儘管蜀軍行軍距離稍短,但對比下騎兵的速度,我們不難發現,蜀軍已經是用盡全力在急行軍了。
  諸葛亮的本部抵達戰場時,形勢已無可挽回。此時的蜀軍分成了三部分,馬謖部已經潰散,還有部分留在隴右攻打城池,此時諸葛亮的本部軍隊兵力可能也並不是很多,很可能還沒張郃的多,況且人家還是精銳騎兵,反攻街亭危險性太大。所以諸葛亮果斷的決定撤退。張郃雖然大獲全勝,居於明顯的有利態勢,憑借騎兵的速度要追是肯定追的上的,但他也不敢輕易追擊諸葛亮,想必也是懾於諸葛亮的威名,有所忌憚。
  街亭戰役,蜀軍失敗了,與其苛刻的指責是敗在人的指揮錯誤上,倒不如說是敗在機動能力,敗在實力上。蜀軍由於國力的弱小,在與魏軍進行大規模的決戰中,明顯力不從心。沒有車騎等「重型裝備」的軍隊,是很難在北方與北方的重型軍隊進行決戰的。這一點,蜀吳都是如此。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