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兵燹錄] 揭秘唐朝為何派大內太監平定越南?

揭秘唐朝為何派大內太監平定越南?

  說起大內太監﹐就會讓人自然想到中國數千年封建社會歷史上﹐太監專權曾演出了一幕幕禍國殃民的慘劇﹐其中以東漢、唐、明三代為最。秦朝的趙高﹐東漢的侯覽、張讓﹐唐代的仇士良、田令孜﹐明朝的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都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太監。
  太監﹐通常是指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的男性﹐他們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太監早期被稱 「宦官」﹐唐朝以後才被稱為「太監」。太監﹐作為帝王與后妃的奴僕﹐支撐著皇家宮殿那廣廈高臺的金碧輝煌﹐成就了皇宮大內帝王后妃舒適優裕的奢靡生活。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太監不僅涉足王公貴族、高官顯爵的生活中﹐而且還涉足於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國﹐歷朝的衰亡大都與太監作亂有關﹐漢、唐、明三朝的覆滅與太監的專橫暴虐就有著直接關係。那麼﹐大唐王朝為什麼派遣大內太監去平定越南?大內太監為什麼能成為大唐王朝的平定內亂的領兵將軍呢?
  在唐代﹐太監由內侍省、掖廷局、宮闈局、奚官局、內僕局、內府局管理。掌管宮內的簿冊、門衛、病喪、倉庫供應等事項。各局長官稱令或丞。唐太宗時﹐對太監的限制較嚴格﹐規定內侍省太監最高官階為三品﹐數額亦有限制。唐太宗死後﹐制度漸弛﹔唐中宗時﹐太監總數激增﹐達三千人之多﹐被授七品以上者多達千人﹔唐玄宗時﹐太監多而且濫﹐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監門將軍銜者也是大有人在﹔安史之亂後﹐太監勢力迅速膨脹﹐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部分太監還染指軍權﹔唐肅宗時﹐朝廷設觀軍容使﹐專以太監中的掌權者充任﹐作為監視出征將帥的最高軍職﹔從唐德宗開始﹐太監掌握了神策軍、天威軍等禁兵的兵權。軍中的護軍中尉、中護軍等要職均由太監擔任。因朝廷軍政大權被太監集團把持﹐不僅文武百官出於其下﹐甚至連皇帝的廢立也由他們決定。在唐憲宗到唐昭宗期間登基的九個皇帝中有七個是由太監所擁立﹐兩個被太監所殺。太監擅權專政成為中、晚唐社會的一大痼疾。
  天授元年﹐武則天稱帝﹔長安末年﹐武則天退位。隨著唐中宗李顯的復位﹐也恢復了大唐江山。唐中宗在位期間﹐發生了太子率領禁軍逼宮的兵變。叛軍聲勢浩大﹐朝廷方面卻沒有敢挑大樑的將領﹐唐中宗又是一個歷史上有名的窩囊皇帝﹐對於政變毫無對策﹐而此時正在皇帝身邊侍候的大內太監楊思勖見此情景﹐主動為主分憂﹐請纓上陣。宛如關雲長杯酒斬華雄一般﹐楊思勖在戰場上一刀將叛軍頭領砍死﹐沉重地打擊了叛軍的士氣﹐最終造成叛軍自行潰散﹐兵變就此結束。就這樣﹐作為大內太監的楊思勖﹐初次上陣殺敵便立下赫赫戰功﹐受到了唐中宗的刮目相看。那麼﹐楊思勖乃何許人也?為何能力挽狂瀾﹐一招擊潰一場蓄謀已久的兵變﹐挽救了唐中宗的一場危機呢?
  楊思勖本姓蘇﹐羅州石城人﹐幼年時為太監楊氏收養﹐閹割後﹐在內侍省服侍。其勇力過人﹐且多詐謀﹐有軍事將才。因此﹐在這次兵變中能夠出奇制勝﹐一招破敵。由於楊思勖平定兵變有功﹐被越級提拔為銀青光祿大夫、行內常侍。後來﹐楊思勖又跟隨唐玄宗李隆基誅除韋氏再立大功﹐被封為左監門衛將軍。
  開元十年﹐即公元722年八月﹐安南蠻渠首領梅叔鸞等起兵反叛大唐王朝﹐自稱「黑帝」﹐聚集了三十二州的兵馬﹐外結林邑﹐即今日的越南中南部、真臘﹐即今日的柬埔寨、金鄰等王朝﹐佔據海南﹐擁兵四十餘萬之眾﹐圍攻左右各州郡縣﹐並攻陷了安南府﹐而當時安南府的治所就是今日的越南河內﹐妄圖分裂大唐王朝的南方疆土。
  南疆危機的奏章飛報到長安﹐唐玄宗立即派遣內常待、左監門衛將軍楊思勖率兵征討。這也開創了太監領兵出征的先河。楊思勖到達嶺南﹐即五嶺山以南地區﹐今日的廣東、廣西地區後﹐招募各少數民族子弟十多萬人﹐與安南都護府大都護光楚客一起﹐巧妙地化解了水土不服等難題﹐沿著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所開闢的故道﹐由合浦沿海而進﹐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突然兵從天降﹐殺向叛軍。
  梅叔鸞突然聞聽朝廷大軍殺至﹐驚恐不安﹐毫無對策﹐只好束手就擒﹐楊思勖將他臨陣斬首。其他叛亂分子見首領被殺﹐群龍無首﹐不戰而散。楊思勖率領討逆大軍﹐就像疾風掃落葉一般﹐將叛軍殺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盡誅其蔥黨而還﹐使這一企圖分裂大唐王朝南疆的陰謀徹底破產。楊思勖平定越南有功﹐唐玄宗不吝封賞﹐加封楊思勖為驃騎大將軍﹐爵虢國公﹐這也打破了唐太宗立下的「閹人不得擔任三品以上職務」的祖制。
  楊思勖身為太監﹐但他為人殘忍好殺﹐在嶺南四次平叛實行焦土政策﹐總共殺掉了十多萬人﹐為了震懾叛軍還「積屍為京觀」﹐就是把被殺者的屍體堆到一個大土坑裡炫耀。因此不論蠻族人還是軍中將士都非常懼怕楊思勖﹐連手下的偏將報告戰事時都不敢抬頭仰視他。在嶺南﹐楊思勖就如死神一般令人恐懼。從這些戰例上﹐既能讓人感受到楊思勖的保家衛國、創建戰功的陽光一面﹐也看到了他身為太監的心理變態的陰暗一面。
  因此﹐後世評價說﹐楊思勖性情剛烈﹐治軍威嚴﹐用兵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無敵﹔但他對待俘虜過於殘酷﹐不近人性﹐或生剝其面﹐或削去頭皮﹐因而敵人都望而生畏﹐這也使得他在多次平叛中都獲得了勝利。楊思勖雖然戰功顯赫﹐但他對大唐王朝一直忠心耿耿﹐並沒有居功自傲﹐趁平定越南之機攫取政權﹐因而也算是一個好太監。
  開元二十八年﹐即公元740年﹐已經八十高齡的楊思勖病世。十五年後﹐也就是天寶十四年﹐爆發了舉世震驚的安史之亂﹐大唐王朝從盛世的頂峰一下跌入了亂世的谷底﹐伴隨著太監擅權和藩鎮割據﹐中國再度陷入了二百年之久的戰亂之世﹐直到趙匡胤陳橋兵變﹐中國才獲得了安定統一的機會。楊思勖作為歷史上平定內亂、保家衛國的名將之花﹐成為了中國古代太監方陣中一道別樣的風景。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