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國人肌少症盛行率10% 80歲男逾3成

國人肌少症盛行率10% 80歲男逾3成

國人肌少症盛行率10% 80歲男逾3成

國人肌少症盛行率達10%,相當於有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80歲以上男性更可能高達三成以上。臺大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醫師指出,自50歲開始,人體肌肉會逐年流失,若不積極維持肌肉量,對健康會造成連鎖影響。

根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肌少症認知的調查結果,有高達八成的民眾沒聽過「肌少症」,大多數人只認為老化造成身體活動力、代謝功能下降,對肌少症的認知度低,並非自覺罹患肌少的危險。詹院長表示,肌肉不足會造成四肢無力,進一步可能演變為衰弱症、提升跌倒機率,進而造成骨折、失能及長期臥床,更恐增加死亡風險。此外,肌肉和基礎代謝率相關,肌肉量下降基礎代謝率也將跟著降低,進一步和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相互影響,降低生活品質也降低壽命。

全台熟齡族群,約每10人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近年亞洲高齡醫學界在肌少症的篩檢、診斷與臨床的研究上,都積極提出更簡易、更可信的指標,希望可以幫助民眾在家就能先評估自己有沒有肌少症風險,以在更嚴重之前可進一步防治肌少症。例如由他帶領的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sia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簡稱AWGS)今年便整合了亞洲台日韓三地的研究數據及相關領域專家的意見,提出了亞洲最新的小腿圍量測指標。

陳亮恭表示,50歲以上的男性若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就代表身體肌肉質量可能不足,準確率可達七成。此外,由歐盟肌少症小組設計的SARC-F五題問卷,也已經國內醫師驗證,民眾以日常狀況勾選,亦可反映部分肌少症風險,醫師也表示上述兩者並行更可增加評估準確率。

另,根據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的熟齡退休族是為了健康而運動,但熟齡族的運動近八成是以散步、健走等有氧運動為主,雖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但若缺乏負重(阻抗型)運動,恐對肌肉量提升無太大幫助。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阻抗型運動則是增肌最有效的方法,重訓並不是年輕人鍛鍊身材的專利,幾歲開始練都對健康有幫助,建議長者也找專業的健身教練學習或諮詢,散步健走之餘再搭配幾項自己適合的阻抗型,讓運動習慣更完整。

此外,熟齡退休族偏好以「粗茶淡飯」控制飲食,容易造成蛋白質攝取不足,無助於維持肌肉量;但其實如果沒有三高病史或醫師特別指示,並不需要特別節制營養的攝取。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飲食是增肌的原料,優質蛋白質(豆魚蛋肉類)的攝取有助於肌肉生成,65歲以上每日攝取每公斤體重1.2公克,可維持增肌所需蛋白質,鼓勵長者應吃得更均衡、足夠,蔬果植物飲也應多補充。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