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稗官野史] 春秋霸主晉文公重耳的名字怎麼讀

春秋霸主晉文公重耳的名字怎麼讀

  晉文公,姓姬,名重耳,自己的母親是狐姬。很多人都對那個時代的人的名字感到好奇,會疑惑這些名字都是怎麼取出來的?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的主角重耳在那個時代是個名副其實的霸主。
  在自己父親的嬪妃設計陷害自己,使得自己不得不背井離鄉逃亡的時候,他也沒有想過去怪罪自己的父親。在父親下令逮捕自己的時候,他居然還讓那些人不要違抗命令。在最後他的弟弟召喚他回國想要殺掉他的時候,因為幾乎全世界都在幫他,導致他弟弟反倒被殺了。對於這樣一個得民心的人,他不當皇帝我都覺得奇怪。
  在他執政期間,也的確是為人民辦事兒,身邊跟著的謀士也都是他在十七歲便認識,並且隨他流浪了那麼多年的心腹。在他剛上位的時候,謀士就建議去幫助周襄王,護送周天子回到自己的都城,因此得到了周天子的看重,還被封地。在之後的執政期間,他一路攻佔其他國家,流亡期間學到的東西結交的朋友,在他的稱霸之路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助他成為了春秋霸主。可見人際關係是多麼的重要。
  在天下局勢穩定之後,他開始對國家進行改革,從這些舉措來看,他絕對是一位明君。縱觀晉文公的一生,不得不讓人感歎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
  重這個字呢,它不是沒有部首的,它的部首是「裡」,除了部首之外還有兩道筆畫。也是有兩個讀音的,一個zhong,一個chong。重耳的重呢,在這裡是第二個讀音。這個讀音的「重」字,有三個意思。一個形容次數不斷,反反覆覆的,一次又一次。另一個意思呢,是說一層層,一種種,很多而且條理分明。最後一個意思呢,是指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九九重陽。
  其實這是一個會意字是「人走千里」的意思,後來被人引申成了雙腿沉重。人行千里,每個人的名字都有著與他人生相關的寓意在裡面,想起當初重耳逃難的時候,又何止是走了千里啊。關於「耳」這個字,大家應該不陌生吧,畢竟是人體器官的一部分。讀作er,有二聲的,也有三聲的。因為習慣問題,重已經是二聲了,後面的耳就被人們讀成了三聲。作為一個象形文字,耳的本義呢,就是聽力的器官,因為跟耳朵有關嘛,也被引申成了聽到,穀物在經受小雨的滋潤之後生長出的嫩芽等等。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語氣詞的用法,表示限制、轉折或是結束,文言文中這種句讀法最常用了。在讀一篇文言文的時候,在一個句子的最後有一個「耳」字還蠻常見的。開玩笑一點的來講,人行千里結束,重耳的名字,重耳的前半生。走走停停,千里之後,變得出息了,成了國君。
  春秋時期的諸侯王大多都與周王室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也不例外,據《左傳》記載,晉文公本名姬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後來的晉國國君,也是春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除了任用管仲順遂朝野而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中第二位稱霸的帝王。歷史上著名的「齊桓晉文」便指得是這兩位名垂千古的帝王。
  先秦的時候,諸侯王的兒子統稱為公子,其實女兒也稱為公子。晉文公為公子時就敏而好學,喜歡結交有識之士,算得上是璞玉渾金的好少年,不過這個好少年卻沒有得他老爹晉獻公的寵愛。當時年老的晉獻公將死未死,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寵愛的驪姬的兒子,可惜天公不做美,重臣裡克作亂,以下犯上,晉國一片大亂,國內動盪不安,晉獻公的許多兒子死的死,跑的跑,裡克想讓晉獻公的兒子即位,可是晉獻公只有兩個公子有賢名,那就是重耳和夷吾了。
  裡克派狐毛到翟國迎請重耳,可當時的重耳猶豫不決,跟自己的寵臣狐偃和趙衰商量,無奈他想多活一段時間,放過了這次稱帝的大好機會,婉言拒絕了大臣的好意。裡克無奈,只好去派人去梁國請另一位公子夷吾,也就是後來的晉惠公,看到好處的重耳就後悔了,於是便帶著謀士回國,走走停停,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後才回到晉國,糾結軍隊打敗了自己的弟弟,登上了王位,成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霸王。
  晉文公這人的文化素養絕對高,簡言之就是有文化。那會兒的人都不喜歡好好說話,非要弄出點兒深奧的東西或者是比喻,讓你自己去領悟其中的深意。你說這要萬一遇到個木頭,那不是太耽誤事兒了嗎?
  在晉文公出兵攻打衛國的路上,就有這麼一個人,公子鋤。你說一個人看到一大批軍隊向你走來,不躲反而在那邊哈哈大笑,怎麼能不引起領頭人的疑問。於是晉文公就向他發問了。公子鋤也是個不會好好說話的人,在那邊說:「我有個鄰居,送自己的老婆回娘家,半路上碰到個採桑女就去調戲,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老婆在背後也在被人調戲。這難道不可笑嗎?」作為一個有文化的君主,晉文公立馬有不詳的預感,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事兒,但是他決定不討伐衛國了,轉身回家。而在他還沒到家的時候,就聽到秦國跑來攻打晉國北方的事兒。
  真是好險,要不是這晉文公聰明,及時收手。到時候這晉國可能就是兩頭煩的局面,也不可能在之後稱霸了。所以這人時刻都要有危機意識。
  重耳,姓姬,是晉獻公的兒子,和周王室同宗。晉獻公娶了翟國狐氏之女,為狐姬,狐姬就是重耳的母親。晉獻公大敗驪戎的時候,得到了驪姬,驪姬是奚齊的母親。晉獻公對驪姬非常寵愛,想立她的孩子為太子。當時太子申生不得寵,晉獻公就把太子趕出國都,最後太子竟然自殺了。
  太子自殺,重耳害怕捲入爭奪,逃離父親,去往別國,在母親的故鄉翟國安頓下來。晉獻公病故之後,國內黨派扶持晉惠公上位,晉惠公擔心重耳回國爭權,就派人去追殺翟國追殺重耳,重耳害怕得倉促逃跑離開了翟國,於是開始了顛沛流離,輾轉於列國的生活。
  重耳先後到了衛國,齊國,曹國,宋國,鄭國,楚國,秦國,最後在秦國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在諸侯國輾轉期間,得到了齊國,宋國,楚秦的厚待,齊桓公把女兒許配給了重耳,重耳沉醉溫柔鄉,後因復國之願被手下強行逼離了齊國,宋國對重耳恭敬禮遇有加,楚王也禮賢而待重耳,並沒有嫌棄排斥,楚王親口問重耳厚待他,該如何報答,重耳在楚王面前許諾,如果有一天回國後,晉楚相對戰,晉一定退讓百里,重耳最後到了秦國,當時晉國晉惠公病重,其子上任,秦國一直有稱霸中原的野心,於是有意想染指晉國政權,決定扶持重耳復位。而相反的,重耳在衛國的時候被冷漠拒絕幫助,重耳落魄將近乞討,曹國甚至乘重耳落難冒犯重耳,鄭國都是冷眼相待,因此重耳心裡對有恩於他的日後不忘報答,實現諾言,對在他困境之時冷漠甚至羞辱他的,重耳也沒有忘記強大以後對他們的打擊報復。
  重耳在秦國護送下回到晉國,這時因晉國內亂暴政失去人心,因此晉國百姓都非常歡迎重耳復位,重耳國內的親信馬上迎接他,而晉國其他大族也非常支持重耳,在這些人的擁護下,重耳當時了晉國國君也就是晉文公,懷王最後自殺。
  晉文公稱霸的戰役叫做城濮之戰。那是公元前的六百三十二年,晉文公希望開拓疆域,就和楚國打起仗來了。打仗的地方因為是在城濮,所以就叫做城濮之戰。楚國將士多啊,大部分都是身經百戰久經沙場的,可是晉國的將軍聰明,人少我們不怕,讓敵人以為我們人多就行了。把老虎皮放到馬背上,再把馬趕到敵軍的陣營裡面去。遠遠看去,不得了了,敵人怎麼連老虎都可以驅遣,莫非是有神仙幫忙?楚國人害怕了,於是打仗就失敗了。
  其實事情也沒有那麼簡單,開始是楚國想要打宋國,宋國是抱晉國大腿的,肯定是要向晉國求助的。宋國開了口,晉國不幫忙也不好,而且也怕楚國下一個目標就是晉國,再加上自己也想要有一點國際地位啊。這麼多理由加在一起,晉文公大手一揮,打!可是畢竟楚國人多呀,晉國如果是自己打的話根本沒有那個膽量,所以晉國就想和秦國、齊國一起打。怕秦國和齊國不幫助自己,晉文公就對幾個大國用離間計,本來嘛,國家利益為先,秦國和齊國一看不對頭,楚國這樣不厚道呀,於是開始打楚國,楚國這時候就有點吃癟了。畢竟和那麼多國家打仗,士兵再多也不夠呀。國際形勢不好。
  在城濮的時候,高潮終於來了,楚國輸的一塌糊塗,晉國從此在各個國家之間立足了腳跟,晉文公也稱霸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