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保健資訊] 大腸癌陽性未複診 形同自殺

大腸癌陽性未複診 形同自殺

大腸癌陽性未複診 形同自殺

依據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的發生人數從民國九十五年攀升,連續十二年發生人數都盤踞十大癌症之首,一○六年有一萬六四○八人罹患大腸癌。依國民健康署篩檢資料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低民眾就醫接受篩檢意願,篩檢為陽性個案者,與一○八年同期相比,大腸癌篩檢的人數少二成,初篩為陽性卻未到醫院進行大腸鏡確診率下降約一成,目前初估約一萬名篩檢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防疫新生活階段,國民健康署副署長吳昭軍呼籲早期大腸癌無症狀,提醒民眾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篩檢為陽性個案者建議及早做「大腸鏡確診」,並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及治療;另叮嚀依據研究資料顯示,若篩檢為陽性未接受大腸鏡確診,則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增加六成四。

從今年數據來看,已篩檢三萬一千人,確診的有二萬一千人,目前初估約一萬名篩檢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大腸癌的危險因子有: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肥胖及菸酒、老化。不論是在發生率或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一•五倍,鼓勵應接受定期篩檢、複診。

根據二○一八年台大醫院研究團隊分析資料顯示,若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愈早進行大腸鏡檢查,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愈低,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先前篩檢陽性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者,仍應把握確診時間,越晚確診者,相對罹癌風險會增加,特別是超過一年才做大腸鏡檢查者,罹患大腸癌風險更高達二•八倍。大部分的息肉都能在做大腸鏡的同時進行切除,要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糞便檢查潛血陽性及早做「大腸鏡確診」是護腸法則,並遵從醫囑定期追蹤治療。

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邱瀚模醫師表示,用糞便潛血檢查對一般民眾做篩檢,陽性率約四∼十%,平均來說是有七%的人會呈現陽性、為高危險群,將這些人全部去做大腸鏡,有一半的人是有腫瘤性息肉,有五分之一的人是超過一公分的腺瘤性息肉,二十分之一是有大腸癌。大型腺瘤切掉就當場預防癌症發生。

一般人口,大腸癌的盛行率為千分之二∼三,糞便潛血陽性者二十人中就有一人是大腸癌,是非常有效能將大腸癌高危險群篩檢出來的工具,若為陽性一定要做大腸鏡,不做等於是個自殺行為。

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意義,其罹癌風險遠遠高於一等親大腸癌家族史,邱醫師表示,父母皆罹患大腸癌,自己罹患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六倍;然而,若糞便潛血為陽性者,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二十∼三十倍。

其次,當篩檢為陽性後,有些人會認為是痔瘡或是要求再做一次檢查,醫師表示,若再做檢查為陰性,民眾會選擇性相信第二次檢查結果,但這是錯的,早期癌未必每天出血。若第二次檢查仍為陽性,更應該做大腸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目前初估約一萬名篩檢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有二十分之一(五百位)罹患大腸癌機會,其中有二五○位是屬於能根治的早期(○∼一期)大腸癌。

有鑑於八十八%大腸癌發生於五十歲以上的民眾,國民健康署補助五十歲以上至七十四歲民眾,每二年一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五年存活率都可超過九成,大腸癌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透過每二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三十五%大腸癌死亡率。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