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生活健康] 不吸菸肺癌成因 找到了

不吸菸肺癌成因 找到了

不吸菸肺癌成因 找到了

中研院表示,找到臺灣不吸菸肺癌患者可能的三個致病機制。其中一個是從未被發現的「新亞型」肺癌,及其致癌基因突變的差異,有助早期發現臨床潛在的高風險肺癌患者。另兩個分別為肺癌和人體體內APOBEC突變特徵的高低與致癌物的曝露有關。該研究是中研院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簽署「癌症登月計畫」的重大發現,榮登國際頂尖期刊《細胞》《Cell》雜誌封面。

項目由中研院化學研究所所長陳玉如、中研院院士楊泮池與跨單位研究團隊以東亞第一套結合深度多體學(生物分析法)分析東亞地區一百零三名肺癌病患的大數據結合完整臨床資料,深度解析不吸菸肺癌成因的研究成果。

癌細胞基因突變結果顯示,東西方病人突變的基因背景大為不同;肺腺癌癌變與APOBEC的突變特徵很有關。罹癌患者中,高達百分之七十四小於六十歲從未吸菸的女性和所有無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驅動突變的女性患者APOBEC突變特徵程度高,顯示APOBEC的突變特徵可能為女性早期肺癌的驅動因素;而高APOBEC突變特徵又與免疫療法療效呈正相關。因此,APOBEC突變特徵可能成為早期診斷和免疫治療的潛在生物標誌物。

此外,研究也發現,暴露於致癌物而引起的基因體編輯突變特徵,亦可能是癌症早期的主要驅動因素。因此,減少生活中致癌物的暴露率可能是預防肺癌的有效策略。

過去研究已知,臺灣肺癌患者主要在EGFR基因上會發生Del19和L858R兩種突變,病患若是發生L858R突變,存活率較低,且容易產生惡性胸腔積液和癌細胞轉移,不過至今仍未發現明確的生物機轉。此次透過蛋白體學特徵可將肺腺癌分為五個亞型,其中有一個從未被發現的新型早期肺癌「類晚期」亞型。此亞型可區分出Del19和L858R突變的腫瘤在早期癌症之惡性特徵。因此,臨床醫師有機會可藉惡性特徵發現早期肺癌患者,進一步提供密集的監測和考慮可能的佐劑加以治療。此外,「類晚期」亞型的早期腫瘤也可發現顯著增加的蛋白,如間質溶解素MMP11等,可能可以作為檢測的生物標誌。

据有關統計數據表示,東亞地區的肺腺癌不吸菸者(尤其是女性)患病的比率高過於吸菸者,在臺灣有一半以上的肺癌病患並不吸菸,超過九成得肺癌的女性都不抽菸,而且近十年有年輕化的趨勢。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